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证券 > 正文
 

新一轮热潮的深层次原因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7月01日 06:18 金融投资报

  复旦大学谢百三教授

  近日来,一些券商股评家对11连阳的惊愕走势作了种种分析,他们从价值分析的角度认为,目前A股与998点时不同,估值优势已不存在了,加之一些行业产能过剩,因此现在的11连阳,风险已较大了,主张先跑出来看看再说。中国股市这一轮热潮究竟源于哪些要素?笔者再试作一分析。

  股权分置改革是重要因素,但不是唯一因素

  前几天,在上海的一次研讨会上,一位证监会官员说,股权分置改革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最成功最重大的改革;他认为这个改革促成了市场大发展。

  笔者当即指出:股改功不可没,作用很大,但不能称之为“最”,比如农村的土地承包,解决了70%人口的生活,那场改革对于

中国经济的发展和中国人民的生活改善作用不是更大吗?

  应该说股改打破了在国有股法人股全流通问题上的僵局,对多年来权益受到严重伤害的流通股股东作了一些补偿,使人看到了股市的希望,对形成牛市作用很大。但随着股改深入,分“浮财”正在逐步完成,而非流通股大批上市正在逼近,故这个因素的作用有所下降。全流通形成的正面因素将在几年以后全部发挥出来,但之前要经历一个供求矛盾的冲击。

  

人民币升值的巨大作用远未发挥出来

  从去年5月9日股改开始到7月中旬,股市是跌的。真正的上涨是宣布人民币升值后开始的。它山之石,可以攻玉,看看日本就知道中国A股的明天;日元升值10年,日本股市涨了3倍,

房地产市场涨了3倍半。但我国人民币升值现在仅刚刚开始,近日升到1美元换7.9955的新高点,但整体升得不快,用了整整11个月,只升了3.56%,而在国外,这种升幅几天之内就可完成。由于升值很慢,这一年来,没有出现日本当年的出口萎缩,投资下降,经济萧条之局面;反而外资由于担心以后会升得更快更多,他们的资金仍然在不停地蜂拥而入,出口顺差去年高达1000多亿美元;今年前五个月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30.3%,GDP增长达10.3%,整个经济仍然较热。

  这样,日本当时的宽松货币政策没有在中国出现,中国人民银行反而连续实施紧缩型货币政策,如提高贷款利率及下猛药提高准备金率。

  在此种情况下出现的11连阳的牛市,其前景竟然令人不敢往后大胆设想了。即人民币一定会升值下去,升到一定程度后,出口、投资一定会下降,经济一定会放慢;那时央行也一定会不得不实施类似日本的低利率政策,货币会极宽松,那时股市将会发生什么样的大变化呢?目前,由于人民币升值较慢,但央行每天以人民币购买美元几个亿,外汇储备超9000亿美元,为世界第一;而外汇占款也极多,为了收回这些资金,央行采取"中立化政策",大量卖出国债,并发行票据,已发出了2万多亿,而这些票据正以每月3000亿的速度到期回流进入市场,使流动性过剩有增无减。

  因此,要么股市、房市大涨,要么发生通胀,要么再发更多的票据来回笼资金。而当房地产市场被中央宏观调控坚决压住的情况下,允许股市上涨,发行更多的新股则是最好的战略选择。

  股市的基础确实正在被夯实之中

  毋庸置疑,本届证监会能力是历届中最强的。整个中国政府的主要部门的积极性都被调动起来,在国务院的协调下,各部委都支持搞好资本市场,因此股市基础正在被日益夯实。如大股东侵占上市公司资金可判7年;近日财政部副部长楼继伟又说,可用三种方式支持股市;融资融券条例也在拟定之中。人们对股市的信心不断恢复。

  中国确有一些极好的企业

  中国正以骄人的经济成就屹立于世界的东方;这里确有一批极好的企业,年利润总是以30-40%的速度在增长。

  此外,股权激励机制及全流通价值重估等也使沪、深、广一些上市公司价格得以重新定位。

  一些国家政策扶植的行业,如装备制造业,今后的前景将会非常好。

  现在的问题,不是希望股市再大涨,而是希望它走得慢些再慢些,甚至再来几次震荡,让全国人民中更多的人能以合适的价格进入股市。据观察,相当多的一些人现在还没有进入股市,还在时代的外边散步。他们目前是“股盲”,但他们中的许多人将是股市更波澜壮阔行情的推动者。

  本周股市前四天连续阳线,周五股市震荡稍大,在成交量不减的情况下,多空搏杀激烈,相当一部分绩优蓝筹股出现了一定幅度的调整。这其实是十分正常的,大盘接近上一次高点,很多投资者心有余悸,获利很多,有落袋为安之念。但股市长期走牛趋势没有改变,关键是选好个股。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爱问(iAsk.com)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