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证券 > 正文
 

6月最后交易日来临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6月30日 05:33 中国证券报

  本报记者 王军

  今天是6月的最后一天。以往每到6月或12月的最后一两个交易日都是基金重仓股频频异动的时候。

  这背后隐藏的意图很多市场人士早已说得很清楚,无非是拉升基金净值,给半年报
或年报的业绩涂脂抹粉。头两年基金业绩确实有些拿不出手,这也是不得已而为之。

  起初这种动作基本上是以拉为主,到了后来,还出现了变种,比如去年年底,某些基金的重仓股遭人砸盘的现象相当突出。在基金业一度狂热追求相对排名的背景下,这也不难理解,你跌了就等于我涨了,我拉一只股票受益的不可能只有我一个,但我砸一只股票也许能砸掉好多对手的排名,何乐而不为。大家都是受过高等教育的,特别是现在好多基金经理都是理工科出身,相对论还是懂一些的。

  这样的次数多了,江湖中很多老手都会有意识地等待年底年中这几天的机会,特别是很多被刻意砸下来的

股票,事后证明肯定还要涨回来。

  不过今年看来,基金报告期末突击拉升净值的冲动大大减弱了。一是今年以来,大家的业绩普遍不错,有的已经达到70-80%,如同刚养了大胖小子的媳妇,正娇贵着呢,有啥见不得公婆的。二是以往大家的净值增长率相差不大,一拉一砸之间,排名出入很多,但今年基金业绩分化已逐渐明显,以往通过拉升净值来改变相对排名的现象不会太普遍。以去年年底为例,多数基金的净值增长率都密集在5-10%之间,如果最后两天净值拉个3%,排名差不多能上升十名。但现在基金净值增长率分布在从80%到30%的广大空间,3%的变动实在是不足道了。

  其实,路遥知马力,真正能够赢得投资者对一只基金的良好评价的,是它是否能够用持续的业绩增长带给投资者实实在在的回报,而不是靠某一年度的报表做得漂亮。也许,对于中国基金业来说,一切问题都在于时间太短,因为没有一个足够长的时间标尺,大家只好以短期业绩表现来吸引市场的眼球。但随着这个行业一年一年地成长,无论是媒体、评级机构还是投资者都将逐步能够用三年期、五年期乃至未来的十年期来评价基金的表现,基金拉净值的冲动也自然会一年一年地减弱。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爱问(iAsk.com)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