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证券 > 正文
 

180亿可转债引弦 新融资时代债性与股性分离术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6月27日 17:23 21世纪经济报道

  本报记者 于晓娜

  香港报道

  股市动荡,可转换债券(convertible bond,下称“可转债”)顺势而起,成为资金避风港。

  “现在买股票不是一个好时间,因为波幅太大,因此选择投资与股票相关联而风险不太大的投资产品是比较安全的。”三菱UFJ证券资本市场部执行主管、香港资本市场工会副主席黄永思说,最近对冲基金(Hedge Fund)对可转债投资产生了极大兴趣,该公司近期发行的可转债基本上都以私募的形式,被对冲基金直接买走。

  随着IPO之闸越开越大以及再融资大行其道,内地可转债市场的春天也已然到来。6月23日,G柳化(资讯 行情 论坛)(600423)和G华发(资讯 行情 论坛)(600325)两家上市公司的可转债发行申请获中国证监会发审会审核通过,成为新的再融资管理办法实行后的第一批幸运儿。

  债性与股性分离

  由于让路股权分置改革,2005年至今年上半年以来,A股市场再融资活动一度中止。自2004年11月招行转债上市至IPO重开,市面上没有一只可转债发行,呈萎缩状态。根据公开资料,沪深两市的可转债数目在2006年年初时为24只,而目前仅有17只,流通市值也由年初的320亿元大幅下降至目前的124亿元。

  不过,随着5月8日《上市公司证券发行管理办法》(下称《管理办法》)的正式施行,IPO重新开闸,可转债市场终于有望走出持续了一年多的低迷状态。

  自《管理办法》施行以来,至6月15日,已公告拟将发行可转债的上市公司便有8家,拟发行总规模约为45.87亿元;同一时期,另有5家上市公司公告称,将发行可分离交易的可转债,总规模达139亿。两类可转债合计180多亿元。

  可转债的最大特色在于融债性与股性于一体:当相关股票价格低于转股价时,可转债表现为债性,投资者可定期收取利息,并在可转债到期时收回本金;当相关股票价格超过转股价,则表现为股性,相关股票价格的上涨将带动可转债产生联动走势,投资者可选择转股,通过持有股票而获得更大收益。

  日前,唐钢、G中化(资讯 行情 论坛)等多家公司公告称拟发行一种新的可转债产品,即可分离交易可转债。该种可转债与传统可转债有较大差别,该产品上市之后权证和债券部分可单独交易,实现了债性和股性的分离,可以理解成是债券和认股权证的投资组合。投资者在认购债券时需要交纳认购资金,行权购入标的股票时又需再次交纳认购资金。对发行人来说,发行可分离交易可转债相当于“一次发行,二次融资”。

  招商证券研究报告指出,股改中产生的权证目的是为了股改方案通过,而分离交易的可转债拆分出来的权证则是为了更好的融资,其中能否行权将直接决定上市公司能否顺利实现二次融资。

  “在再融资停顿了许久之后,上市公司的融资需求非常迫切……管理层希望公司业绩提高、股价上涨,从而吸引投资者行权时,公司达到再次融资的目的。”该报告称,“而对于投资者来说,则没有比公司业绩提高、股价上涨更好的消息了,因此分离交易可转债这一金融创新工具将上市公司和投资者的利益紧密的联系在了一起。”

  四套投资策略

  日前,理柏发布5月份中国基金市场透视报告,债券型基金受益于在可转债上的头寸,大幅跑赢上证国债指数(资讯 行情 论坛)

  中金公司研究报告亦指出,5月份转债平价指数表现好于股指,转债市场回报率高达10.54%。其中,行业转债指数全面上涨,非周期性消费、公用事业行业转债指数表现突出。“事实上,中国的可转债品种是全球最值得投资的转债品种。”招商证券报告称。

  其论据有三:第一,期限多为5年,有基本利息而且逐年上调;第二,转股溢价是象征性的,当市场股票下跌后,公司还可以启动转股价格向下修正条款,从而降低投资者成本;第三,同时在目前的市场环境下,可转债的信用风险为零。

  该报告指出,随着

资本市场进入大爆炸时期,基于可转债及其衍生工具的投资将会大放异彩,主要的投资策略包括几种:

  持有并转股策略。对即将发行的新券,下跌空间有限,同时股价上涨带动转股价上升,投资者可长期持有可转债,利用其波动较股票小的特点,适时转股。

  可转债套利策略。通过捕捉公司可转债与股票或权证之间的价差进行套利,如传统可转债被低估时,可买入可转债,同时卖空一定比例的公司股票。

  固定收益套利策略。在国债、公司债、资产支持证券、可转债以及相关衍生品中寻找不合理价格,结合信用分析,运用杠杆进行套利。

  多空策略。基于宏观、产业和公司的缜密分析,买入看好的资产,卖空不看好的资产,例如买入看好公司的债券,而同时卖空不看好的公司股票或买入相应的认沽权证。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