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证券 > 正文
 

摩根士丹利首席经济师罗奇表示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6月27日 05:33 中国证券报

  本报记者 朱茵 上海报道

  摩根士丹利首席经济师史蒂芬·罗奇昨日表示,目前对中国经济增长仍旧表示乐观,但有三个问题值得关注:一是中国经济总体规模并不大,但对全球经济影响深远,二是中国经济需要进行战略性再平衡,三是中国经济出现了一些过热趋势,需要实施更严格的紧缩政策。

  史蒂芬·罗奇表示,目前中国经济站在关键的十字路口,过去20多年的经济增长主要依赖固定资产投资和出口,现在这种模式没有更多潜力了。如果继续过于依赖出口,会导致美国、欧洲对中国形成贸易壁垒,如果继续依赖投资,容易造成生产能力过剩,形成通胀。所以中国需要新的增长方式来实现增长。

  对于目前的经济过热,中国政府的应对方法与2004年为应对经济过热而实施的调控措施几乎一模一样———渐进式的货币政策调整和旨在控制个别行业过度投资情况的行政手段。这种应对策略的根本性问题是它应付不了现行的规模,中国目前的增长态势如此强劲,旧有的一套政策性管理模式将无法起到有效

宏观调控所能发挥的作用。在两年内两度响起过热的警号,也反映了现行对策存在不足之处。

  罗奇认为,已经调高银行贷款利率和银行存款

准备金率,根本不足以抑制由于国内银行过度放贷而导致的流动性过剩现象,仍旧需要更为紧缩的货币政策来进行调控。在流动性泛滥的情况下,央行需要将过剩的资本挤出,可以采用提高利率25—50个基点的办法等。此外,还需要降低今年以来的贷款增长率。

  中国的当前状况和潜在的风险表明需要收紧现行的宏观政策环境。这样,经济增长将因此而放缓、大宗商品需求增长下降,并且会给中国的泛亚地区贸易伙伴带来挑战。这也将同时启动日益重要的、从以投资和出口为主导的增长模式向以消费拉动增长模式的转移。当然,最终如何进行,如何在财政、货币与外汇等宏观政策之间取得平衡,以及需要以怎样的速度推进改革完全是中国的选择。但如果中国迟迟不采取更具实质意义的宏观政策进行调控,并继续倚重投资和出口而忽略个人消费部分的增长,拖的时间越长,出现硬着陆的可能性也就越大。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爱问(iAsk.com)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