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证券 > 三一叫板凯雷收购徐工 > 正文
 

徐工并购演双响炮 代言人响云宵开博对攻向文波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6月27日 02:26 第一财经日报

  本报记者 王佑 发自上海

  双方博客:

  三一重工:向文波的BLOG

  徐工科技:响云霄的BLOG

  6月25日下午5点40分,徐工集团的神秘人物——“响云宵”再次现身,更新了自己在两大网站上的博客主页。现在,他已将博客档案中的“姓名”一栏从“响云宵”改为了“徐工职工”。从6月15日“开博”至今恰好11天,响云宵的观点已长达2万余字,相比三一集团总裁向文波的博客文字组足足多出了近一倍。

  响云宵目前已将网上有关徐工和三一的报道整理成文,仔细阅读向文波的公开发言,并以向总裁当天或最新的博客文章为目标,展开正面“搏杀”。

  在争论三一集团是否适合收购徐工的问题上,向文波理直气壮。他认为,从三一集团的实力以及两公司的发展前景上来看,这样的收购无疑就是“天作之合”。虽然向文波自己也知道,徐工是不会让三一集团动一根手指头的,但还是放出了豪言。

  响云宵则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的方式,深入浅出地分析了三一集团的实力和现有资金,“从账面上看,G三一(600031.SH)的应收账款和应付账款都达10亿之多。”因此,响云宵想表达的是,徐工机械拒绝三一集团的根本原因不是不给机会,而是它的确“技不如人”。

  在工程机械的定义上,双方也出现了较大的分歧:向文波怀着民族主义的情结,义愤填膺地说,徐工从事的行业是“国家战略产业”,外资绝不能控股。但响云宵却认为工程机械属于“通用设备”范畴,它是完全竞争性和开放性的行业,而凯雷的介入有助于徐工尽快完成转制,实现企业盘活。

  记者观察

  响云宵始终没有露出真容,他的名字、身份都无法查实。部分网友认为,他不暴露自己就是一种上策。

  在响云宵的博客中,记者看到了他对徐工集团的一腔热情,和专业知识的那份孜孜以求。虽然文字激情四溢,甚至有时会对向文波个人的一些行为太过尖刻,但他的爱厂之情却殷切真诚。

  不过,有些遗憾的是,响云霄还是没有将向文波质疑的“徐工会被贱卖”这一问题予以有力回击,只是轻描淡写地说:“会计专家认为,徐工集团170亿元的销售额和20多亿元的售价不能相提并论,这笔账算错了。”

  作为工程机械的庞然大物,徐工机械所出让的价格是否过低呢?大家都在等待响云宵的高见。

  徐工收购案大事记

  2005年10月凯雷宣布将以3.75亿美元收购徐工机械

  2006年2月发改委派出调研组,调查凯雷收购徐工的动机、项目规范及日后的制度安排

  2006年3月有消息称,商务部批复不希望外资控股徐工机械,但徐工集团否认该项目受阻

  2006年6月三一集团执行总裁向文波在博客表达了收购徐工机械的愿望,并称出价将高出凯雷30%

  2006年6月13日凯雷与徐工集团联合声明称:双方已达成最终协议,强调了双方合作的坚定性

  2006年6月15日G三一发布公告称,向文波的观点是一种博客行为,是个人观点,公司尚未有实质性收购动作。同日,“响云宵”开始在博客中与向文波就收购一事进行辩论

  2006年6月20日徐工科技(000425.SZ)公告称,公司董事、徐工集团总经理付健于6月15日递交了辞职报告并生效

  2006年6月21日徐工科技宣布,徐工集团不与任何其他投资者就徐工机械改制的事情进行任何谈判或协商,且改制仍需要国资委和商务部审批

  双博对攻录

  三一凭什么收购?

  向博:三一集团考虑高出凯雷投资30%的价钱,收购比自己资产大得多的对手——徐工机械。凯雷收购徐工机械的开价是3.75亿美元。

  响博:G三一正面临着资金压力。公司2006年一季度、2005年年度财报显示,G三一的资金来源已被应收账款和存货占用,同时巨大的短期借款和应付账款(占用供应商资金)对其资金需求产生了实际压力。今年一季度,该公司的应收账款为7.5亿元、存货13.77亿元、应付账款6.1亿元,三项财务指标与去年年底相比分别增长了25.53%、13.89%和 56.26%。

  凯雷之于徐工有益?无益?

  向博:凯雷是一个无行业管理经验、无工程机械技术、无市场网络的私人投资基金,除了数亿美元之外,无法带给徐工更多的价值。

  响博:国内机械行业因长期资金饥渴,多年来都低价倾销、员工跳槽、技术落后、产业崩陷。徐工改制的目的,就是以外资的现有资金盘活企业,实现资本社会化,突破产业重围,快速提升核心竞争力。

  工程机械关乎经济安全?

  向博:战略产业一旦被外资收购,企业的技术创新无从谈起,国家创新的理念也将遥遥无期。

  响博:2006年《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纲要》中确定,制造业领域的优先主题为:基础件和通用部件;数字化和智能化设计制造等。确定优先主题的原则之一,就包括有利于掌握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提高产业的核心竞争力。按照《纲要》的界定,工程机械产业不在优先主题内,显然不属于战略产业。

  三一、徐工实为“天作之合”?

  向博:徐工集团两大主业的对外销售额在70亿元左右;而三一集团的销售规模在60亿左右。上市公司三一重工的销售额只占集团销售额的大约50%。公司可以通过各种途径进行收购,如融资。

  响博:如果可以从“银行融资”来实现徐工机械最需要的资金缺口,徐工、三一都可以被任何企业收购。徐工选择凯雷就是不希望让企业承担太大的风险,不希望借贷,凯雷所带来的现金可以让徐工稳步发展。(注:向博指“向文波博客”,响博指“响云宵博客”)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