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证券 > 正文
 

并购整合:机会并非止于传闻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6月26日 05:56 第一财经日报

  本报记者 刘瑛 发自上海

  最近一次的收购概念兴起是缘于中石化和中石油的整合。当时确有一定的套利空间,不过市场预期的一些即将被要约收购的上市公司,股价非但没有上涨,反而是持续下跌,这就使套利越来越属于那些极少数的内幕消息制造者了。

  按中石油公告的要约收购价格和停牌前的收盘价计算,辽河油田、锦州石化、吉林化工的套利空间分别达18.76%、10.10%和6.92%。随后,中石化也以143亿元回购旗下四家子公司,平均收购溢价高达20.18%。

  在收购中套利的特殊性在于这种获利空间是固定不变的,即收购价格是套利资金扣除时间成本前的上限。如某公司宣布将被要约收购,要约价格为8元,当前该

股票的合理估值为5元,同时股价为7元。目前,国内这种大型集团公司为整合旗下上市公司而进行的要约收购的成功概率是非常高的,所以,如果收购成功,投资者将获利1元,如果该收购在1个月内完成,该套利行为的年化收益率将非常高。

  这也难怪那么多投资者对收购概念股趋之若鹜,就连基金等机构投资者也不例外。不过鉴于信息不对称,一旦收购的消息正式公告以后,预计新参与者的盈利幅度基本上寥寥无几了。

  目前,市场最为关注的收购概念就是中石化对上海石化等子公司的整合。从理论上讲,上海石化由于被赋予了收购概念,股价应该上涨或者平盘。但实际上,上海石化在大盘指数尚未达到阶段性顶峰之前就已经开始率先下跌了。

  一业内人士表示,以往曾经发生过基金暗地里帮助收购方在二级市场上锁定被收购方的股份,一旦基金集中了大部分筹码后,便开始打压股价,以降低收购方的收购成本。

  6月21日,上海石化在连续下跌近一个月后,突然间出现了9.44%的暴涨,于是市场上的收购传言在平静一段时间后再次广为传播,但是随后相关上市公司并没有任何公告,似乎又是“虚惊一场”。但是也有消息人士称,收购方一旦发现收购的消息提前泄漏引起股价上涨,就会暂时放弃,等到股价再次下挫,收购成本进入可控范围内,可能就会出人意料地发布要约收购的公告了。

  目前市场上的另一收购概念,宝钢集团对邯郸钢铁的收购也出现了逐渐销声匿迹的趋势。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