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流通揭幕迎来中国股市新生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6月26日 01:45 深圳商报 | |||||||||
过往的一周,应该是在中国股市发展历史上值得大书特书的一周:市场由此徐徐拉开全流通时代的帷幕。 19日,周一,股权分置改革后的首家IPO公司中工国际(资讯 行情 论坛),正式在深交所中小企业板挂牌交易。同一天,首家完成股权分置改革的上市公司三一重工(资讯 行情 论坛)发布公告称,有限售条件的1093.6906万股流通股当日起上市流通——当天上午9时5
三一重工卖出100股法人股与中工国际上市交易,恰好从两个角度点明了中国股市当下所处的微妙时刻:股权分置时代行将结束,全流通时代已经开始,中国股市由此获得了新生。当然,正是股权分置改革这项对市场的制度性重塑工程促成了中国股市的新生。 在10余年的发展中,应该说,股市对中国经济贡献良多,比如,1300多家企业得以上市融资,为后续发展储备了充足动力,其中一些优质企业也给投资者带来了丰厚的回报。但是,无庸讳言,市场也存在着比较严重的问题甚至是弊端,比如,上市公司一股独大,公司治理结构问题多多,大股东鱼肉小股东的事件时有发生,市场走势与宏观经济发展严重背离,近年来市场更日渐呈现出一种边缘化趋势——无论投资价值还是融资功能都在严重退化,舆论甚至出现了“推倒重来”的呼声。中国股市当然不能“推倒”,但是完全可以“重来”。这个“重来”的契机就是股权分置改革。股权分置改革彻底打破了制约市场发展的制度瓶颈,为市场恢复本来面目铺平了必由之路。三一重工卖出100股法人股,中工国际上市交易,正是股权分置改革大功基本告成,市场步入全流通时代的无可替代的路标。 股市完成制度再造当然不止惠及市场自身。过往的历史表明,股市已经成为高速发展中的中国经济的一条短腿。直接融资能力和间接融资能力严重不匹配,千斤重担几乎压于银行一身,不仅加大了中国金融风险隐患,而且使得诸多的金融创新无法开展。可以说,因制度掣肘而迟迟长不大的股市,一直是金融监管部门的一块心病。惟其如此,通过股权分置改革完成漂亮转身,中国股市这条短腿已经具有变为中国经济的重要支点,从而为中国经济前行提供充足动力的更多可能,也为市场投资者分享中国经济高成长红利的脚步拓宽了道路。 股权分置改革的最终完成当然并不意味着中国股市已经铸就金身。中国股市还有太多的问题需要解决,还有太多的阻碍需要克服。对于市场的相关方——投资者、融资者以及监管者,全流通尤其意味着全新的挑战。 业内人士指出,在股权分置改革后的全流通背景下,市场结构更趋于健康,资本市场的价值发现功能将在全流通市场上得到真正体现,真正的价值投资时代正向我们走来。 现在的问题是,市场相关各方应该怎样迎接这个时代的到来?作为股权分置改革后首只IPO的全流通概念股,中工国际周一上市当天,股价最高暴涨575.67%,而此后连续四个交易日以跌停报收。显而易见,中工国际已经以它一周来的市场表现向市场相关各方发出了追问:投资者能否真正树立价值投资理念,融资者能否确实扬弃旧有的圈钱游戏逻辑,监管者应该怎样适应全流通时代的监管需求? 不管怎样,刚刚过去的一周已经向我们发出强烈的信号,对于中国股市而言,一个旧的时代正在远去,一个新的时代已经到来。周四中国银行A股的发行以及周五大同煤业在上海市场挂牌交易,则为这种新旧转变提供了更多注脚。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