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钓鱼:西方上市公司寻梦中国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6月25日 11:09 中国经营报 | |||||||||
作者:王吉舟 在中国企业家的字典里,上市就等于大笔大笔的资金到位,有多大呢?漫天要价,能想多大就多大。养成国内企业家这种习惯性思维的原因,在于发生在我们身边的A股上市示范效应:16年来,近两千宗A股上市案例,基本都是一次就给你几个亿、几十个亿的现金,让你尽情挥霍。
而1999年后兴起的中国企业境外上市热潮,又把这种中国企业家的习惯性思维延伸到了境外资本市场。 事实上,在境外上市,“融资”这个词是不存在的。你去翻查所有的IPO(首次公开招股)资料或者反向收购资料,英文原文都是Investment。Investment其实是各股东出资的意思。这里的各股东出资,其中至少一大部分,是你自己的企业股权折价。也就是说,绝大多数Investment是你的企业股权作价换成股票,而不是现金。 境外上市真正的现金有多少?通常,第一次上市,无论是IPO还是RM(反向收购),只有10%~25%是现金投资。也就是说,我们习惯听到的某企业在美国成功上市,融资达到2000万美元,其中真正的现金投资大都只有200万美元左右,最多不超过500万美元。而剩下的1800万美元,都是攥在企业家手里的股票,虽然有价,但是多半无市。 为什么有价无市?因为你可以去卖一下试试,100万美元的卖单,就可以使你的股票价格跳水,甚至使你的企业从NASDAQ(全美证券商协会自动报价系统)摘牌。西方资本市场中的股票供求关系是脆弱的,大家必须遵守游戏规则。否则,市场本身会惩罚你,根本用不着美国证监会上场。 因此,你的企业一旦上市,你手里会有大把大把股票;而且,这些股票的价格或许还很高,但是,你不能恶意卖股圈钱。你要做的,是不断做大企业,做高业绩,给投资者梦想,让他们不但不卖自己的股票,还想再买一些你的股票。因为他们看好你的发展,看好未来的股价会更高。 这就是“本梦比”的概念。在西方资本市场,“本梦比”是比“本益比(市盈率)”更加有效的促销股票手段。 而今天的中国概念,就是西方资本市场最热的“本梦比”。 于是,一大批西方上市公司,不再专著于自己的实业经营,而是跑到中国来钓鱼。 一方面,中国企业想上市想疯了,一听说有机会被西方上市公司收购,一般都十分乐意配合。尽管上市后他们到手的不是现钱,而是大把大把公司股票,但是中国企业家仍然十分高兴。因为这些股票价格很高,在中国我们称之为身价,比如我们习惯说新浪汪延身价1亿美元,搜狐张朝阳身价10亿美元之类,我们不太介意他们手里的现金不及身价的1/10。西方资本市场都是全流通的嘛,在耀眼的财富光华下,谁会介意全可流通和全已减持的微妙区别呢?因此,中国企业面对收购机会,都极其热情,渴望出售自己。 另一方面,随着这些西方上市公司在中国的收购如火如荼地进行,他们会发现那么多的既有盈利能力又有良好发展预期的中国公司愿意和自己融合。消息一旦在西方老家的投资者中散布,股票立即得到追捧。今天的美国投资者和加拿大投资者,听说哪家上市公司在中国成功收购优秀企业后的反应,和他们祖先150年前听说邻居在旧金山发现金矿时的反应是一样的。于是,股价水涨船高,现金投资源源不断。 自从去年“中国热”吹遍西方,西方上市公司在收购中国公司的过程中赚取的现金和市值利润,远大于其经营实业所得。因此,就不难理解西方上市公司的老板们,已经变异为投资银行家,利用“中国热”和投资概念的信息不对称,不断寻找优秀的中国企业,以使自己手中的股票获得升值的巨大机会。我们权且称之为——资本钓鱼把戏。 这个钓鱼过程中,没有输家,鱼大了可以把渔夫拉下水。如果中国企业足够大,换来的西方上市公司股票会多到实际控制了上市公司,中国企业家会真的开心——他们终于境外上市了;而原来的西方企业家们更开心,他们终于可以借着中国吹来的东风发横财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