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证券 > 正文
 

5月份CPI及其分类价格环比值比较(2001-2006)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6月24日 05:43 中国证券报

  (上接第A16版)

  三、资产价格变动的原因分析

  (一)股价上涨的主要原因是经济快速增长、股改和股票市场资金充裕

  1. 持续稳定快速的经济增长是股市上涨的根本原因

  近两年来,我国经济增长较快,但由于制度的原因,股市比较低迷。随着股权分置改革的顺利推进,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普遍提高,同时上市公司日益重视对股东的投资回报,现金分红的比例进一步提高。股票市场的吸引力随之增加,大批投资者进入股市,推动了股市的上涨。根据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的统计,截至2006年4月,沪深两市个人和机构投资者新开户数为31.74万户,为2005年1月以来的月开户高峰。2006年4月以来,每周的新增A股开户数呈加速上升态势。

  2.

股权分置等改革措施的顺利推进为股价上涨奠定基础

  股权分置一直是阻挠我国资本市场发展的巨大障碍。2005年4月29日,我国政府果断出台股权分置改革政策,证券市场改革取得重大突破。截至2006年5月22日,上海、深圳两市完成股改和进入股改程序的公司总数达到944家, 占上市公司总数的70%,股改公司市值已占两市总市值的71.64%。此外,政府在提高上市公司质量、证券公司综合治理、发展壮大机构投资者以及健全和完善市场法制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政策,进一步夯实资本市场发展的基础。

  3. 充裕的储蓄为股市上涨提供了资金支持

  近年来我国的储蓄率不断上升,大量的储蓄为股市上涨提供了资金支持。此外,我国机构投资者队伍不断扩大,直接扩大了资本市场的资金供给。截至2006年3月底,基金管理公司数量达到54家,三家商业银行进行了设立基金管理公司的试点,证券投资基金总规模达到4768.46亿份,基金持股市值占沪深两市流通市值的14.4%。有关部门共批准35家机构QFII资格和59.7 亿美元投资额度。继社保基金、保险资金直接投资股市以后,企业年金入市进程正在加快,9家获得企业年金管理资格的基金公司已开始实质运作。机构投资者队伍的扩大为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奠定基础。

  (二)房地产价格变动的原因分析

  1. 商品房供给有所回升

  2006年1—4月,房地产完成开发投资4131亿元,同比增长21.3%,增幅比去年同期回落4.6个百分点;商品房施工面积117564.67万平方米,同比增长22.1%,增幅比去年同期提高2.1个百分点;商品房竣工面积7889万平方米,同比增长31.5%,增幅提高18.5个百分点。从总体上看,供给有所回升。

  2. 住房需求过快增长势头得以缓解

  从需求的角度看,2006年4月末个人住房贷款余额19069.5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2.3%,增幅比去年同期减少16.2个百分点。在供求因素的共同作用下,2006年1-4月份全国70个城市房价涨幅基本平稳,但是城市间房价走势差异较大,少数城市房价上涨过快。

  3. 流动性充足和

人民币升值预期推动房地产价格上升

  我国社会资金流动性充足,对房地产市场的影响不容忽视。另外,近几年我国储蓄存款增长率一直高于房价增长率,积聚起来的巨大购买力对房地产价格产生拉动作用。近期的房地产价格上涨还与外资流入及人民币升值预期有关。

  四、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导致金融机构贷款增长偏快,形成价格上涨的压力

  2006年以来,人民银行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统一部署,继续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合理调控货币信贷总量,着力优化信贷结构,金融运行总体平稳。但当前快速的投资增长使得贷款需求旺盛,外贸顺差的持续扩大造成央行外汇占款增长较快;商业银行流动性较为充裕,在盈利压力下,增加贷款的动机较强。供求两方面的因素造成今年以来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增加较多,货币信贷总量增长明显快于预期目标。5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为31.67万亿元,同比增长19.1%,增幅比上年同期高4.4个百分点。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21.16万亿元,同比增长16%,比上年同期高3.6个百分点,是2005年以来最快增速。1-5月,人民币新增贷款累计增加1.78万亿元,同比多增7939亿元。资金流动性充裕、贷款增速偏快、货币市场利率低位运行形成了对生产资料价格、房地产等资产价格的上涨压力。

  未来价格变动趋势预测

  一、景气指标分析

  (一)居民对物价的满意度下降,物价上涨预期大幅上升

  中国人民银行2006年5月中、下旬对50个大、中、小城市进行的城镇储户问卷调查结果显示:(1)居民对当期物价的满意度较上季度有所降低。有24.4%的居民认为“物价过高,难以接受”,较上季上升2.3个百分点。12.3%的居民认为“物价令人满意”,较上季降低0.7个百分点。(2)居民的物价上涨预期大幅上升。居民对下一季度物价走势不乐观, 37.4%的居民预期物价上升,较上季度及上年同期分别上升8.6和 4.9个百分点;6.3%的居民预期物价下降,较上季度及上年同期下降3.7和1.6个百分点。

  (二)PMI表明制造业增速将减缓,但购进价格仍在上升

  5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4.8%,比上月回落3.3个百分点。PMI指数回落,中国制造业经济持续加速增长的势头开始减弱。同时也要看到,PMI仍处于高位,

中国经济仍然保持较高的增长水平。自2005年1月份以来,PMI已连续 17个月高于50%。

  5月份,由于生产资料市场价格持续回升,同时政府采取了一系列调控政策,加之季节性因素的影响,反映市场需求变化的有关指数回落明显,新订单指数为61.0%,比上月回落4.1个百分点,新出口订单指数为58.9%,比上月回落2.8个百分点。但新订单和新出口订单指数仍处于13个月以来的第二高点,制造业需求仍保持强劲增长的态势,市场需求保持高位增长的趋势并没有改变。生产指数为58.7%,比上月回落6.4个百分点,是降幅最为明显的指数,生产增长开始受到价格上涨和成本提高的制约。在其他指数大幅回落的同时,购进价格指数不降反升,达到63.4%,在上月大幅上升基础上继续升高0.1个百分点,成本推动价格上涨的因素越来越明显。

  二、影响未来价格变动的主要因素

  (一)影响未来价格变动的国际因素

  1.全球经济将保持平稳增长,通胀压力依然存在

  2006年一季度,世界经济形势明显好于预期。美国经济增长势头强劲、欧元区经济增长有所加快,日本经济仍维持较好的增长势头。新兴市场经济体继续旺盛增长,通货膨胀形势则相对稳定。大多数工业国家的就业形势普遍改善,通货膨胀压力有所减缓。

  2006年世界经济将保持稳定增长。据IMF 4月份的预测,2006年世界经济增长4.9%左右,比2005年9月的预测调高0.6个百分点。其中美国、欧元区和日本经济分别增长3.4%、2.0%和2.8%,比2005年9月的预测分别调高了0.2、0.2和0.8个百分点。但世界经济也面临发展不平衡、石油价格持续高位运行、贸易保护主义进一步抬头等潜在风险,全球仍然存在通货膨胀的压力。

  2. 世界主要经济体的货币政策趋紧

  美联储于1月31日,3月28日和5月10日分别将联邦基金目标利率上调0.25个百分点至5.00%,以应对通货膨胀潜在压力的上升,6月底再次加息的可能性增大。欧央行针对欧元区的价格向上的风险,于3月2日和6月8日将其主导利率分别上调0.25个百分点至2.75%。日本银行虽然目前维持零利率政策不变,但首次宣布了0-2%(中间值约为1%)的通货膨胀中期参考目标。此外,瑞士、加拿大、韩国等国中央银行也小幅调高本国的官方利率。英格兰银行仍维持“中性”货币政策不变。

  3. 国际石油、有色金属价格的未来趋势及其对国内价格的影响

  我国石油、有色金属供给的对外依存度很高,国际石油价格和有色金属价格未来持续在高位运行的可能性仍然较大,这会增加国内下游行业的生产成本,直接或间接的推动下游产品价格上涨,带来国内通货膨胀的压力。

  (二)影响未来价格变动的国内因素

  1. 影响未来价格水平向上的因素

  (1)投资与出口的快速增长会带来未来价格上涨的压力

  目前国内投资新开工项目、在建规模仍然较多。各地投资冲动依然很强,国家加强对闲置土地的清理可能会导致一些企业加快存量土地投资开发的速度。因此,投资增速偏快、出口较快增长、贸易顺差持续扩大的经济运行局面在短期内难以得到改变,工业生产还会保持较高的增速,对生产资料、投资品的需求会持续旺盛,未来生产资料价格仍然存在上涨压力。

  (2)信贷投放偏快会形成未来价格上涨的压力

  当前信贷投放偏快、货币市场利率低位运行的状况还没有根本改变,会形成对生产资料价格、房地产等资产价格的上涨压力。

  (3)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将继续推动未来价格水平上升

  随着水、电、石油、天然气、煤炭和土地等资源性产品的价格改革的进一步推进,被“压低”的资源价格将恢复性上涨,公用事业产品价格会陆续上调,资源价格改革对PPI、CPI的拉动作用将进一步显现。

  (4)企业成本增加将推动未来价格水平上升

  按照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要求,国家将继续加大对企业环境保护、职工劳动保障、安全生产等方面的要求,因此,企业在治理污染、劳动保障、安全生产、职工工资等方面的成本会陆续增加。另外,资源价格改革和国际原油、有色金属价格上涨带来的生产资料价格的持续上升,增加了企业的生产成本。成本推动型的价格上涨在未来会显现出来。

  2. 影响未来价格水平向下的因素

  (1)部分生产资料与消费品的产能过剩会带来价格下降的压力

  我国大多数的生产资料供求基本平衡,但钢铁、水泥、电解铝、焦炭、汽车、铁合金等行业的产能过剩情况比较严重。产能过剩会带来过剩行业的产品价格下降压力。由于近年来我国消费品产能不断扩大,消费品供大于求的局面在短期内难以改变,消费品价格存在继续下降的风险。

  (2)行业调控政策对稳定价格有积极作用

  国家发改委今年以来连续发布的对水泥、电解铝、铁合金、焦炭、煤炭、电石和纺织等行业调控政策措施,对抑制这些产能过剩行业的过度投资和稳定生产资料价格有积极作用。2006年5月29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建设部等部门《关于调整住房供应结构稳定住房价格意见》,从建设规划、税收、信贷、土地、市场秩序等方面提出15条具体措施,这对调整住房供应结构、抑制住房价格的过快上涨具有积极意义。但稳定房价的效果如何,需要进一步观察。

  (3)粮价有一定的下降风险,可能会成为CPI下行的因素

  今年国家进一步加大促进农业发展的政策支持力度,夏粮丰收已成定局,粮食有望继续增产,而国内粮食需求基本稳定,因此今年粮食价格有小幅下降的风险,可能会对CPI有一定的下拉作用。

  三、未来价格变动趋势预测

  假设世界经济增长率为4.9%,我国财政支出增长率为15%,利率保持目前水平,我们利用模型对今年我国经济增长和CPI的变动趋势进行了预测。

  (一)预计2006年上半年和全年GDP分别增长率10.3%和10.0%

  总体上看,未来我国GDP的增长率仍会保持高位水平。模型对2006年后三个季度GDP增长率的预测值分别为10.3%、9.9%和9.6%,2006年上半年和全年GDP增长率分别为10.3%和10.0%。

  (二)预计2006年上半年和全年CPI增长率为1.3%和1.7%

  未来物价将呈现小幅上涨的态势,增幅比较平稳。模型对2006年后三个季度CPI同比增长率的预测值分别为1.4%、2.0%和2.1%,2006年上半年和全年CPI增长率为1.3%和1.7%。

  (本文为课题研究成果,仅为作者观点,不代表作者供职单位。部分内容和图表有删节)

  课题组负责人:唐旭焦瑾璞

  执 笔:闫伟 莫万贵 刘斌 钱士春 王沛英等

  5月份CPI及其分类价格环比值比较(2001-2006)

  01年5月02年5月03年5月04年5月05年5月06年5月

  CPI环比(%)-0.5-0.3-0.7-0.1-0.2-0.1

  其中:食品类-1.1-0.6-1.9-0.4-0.7-0.6

  烟酒类-0.1-0.1-0.10.20.00.0

  居住类-0.2-0.3-0.40.3-0.30.2

  交通通讯类0.1-0.1-0.4-0.1-0.10.1

  衣着类-0.10.10.1-0.1-0.20.3

  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0.1-0.21.1-0.10.00.1

  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0.3-0.4-0.2-0.20.00.1

  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0.30.0-0.20.10.10.5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爱问(iAsk.com)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