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证券 > 正文
 

福建地下股权投资真相调查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6月23日 11:20 全景网络-证券时报

  证券时报记者 王其

  今年以来,记者多次接到来自福州的陌生电话,无一不是推销即将海外上市的公司的股权。面对频繁的骚扰,记者曾不止一次地向对方表明身份,并指出其种种漏洞,然而,电话那头却丝毫不以为然,“记者也可以成为我们的客户嘛”,“我们只不过为投资者介绍赚钱的机会,不存在欺诈的行为”,“我们欢迎媒体进行宣传报道”。这些投资公司果真是
从事正当生意的阳光中介吗?近期的一次福州之行,使我们对早已波及全国的地下股权投资市场有了更真切的认识。

  人去楼空的A2单元

  在去福州之前,记者联系了某公司的业务员汤小姐,向其表达了上门拜访的意愿,汤小姐表示欢迎,并说到达福州后再联系。 

  6月15日上午,记者在福州与汤小姐取得联系后,获取了该公司的详细办公地点———福州市鼓楼区杨桥东路宏杨新城1号楼9层A2单元。下午14:30分,记者再次联系汤小姐,提出立即上门拜访。电话那头传来略带焦急的声音,“你现在别过来”。“为什么?”记者问。“我们现在还没上班,3点钟你再过来”,汤解释道。 

  14点45分,记者提前赶到宏杨新城,这是一栋位于闹市并临街的普通居民楼,不少公司将其租来办公。9楼A2单元,一个推拉式的铁门从外面上了一把明锁,里面一片寂静。15点,记者致电汤小姐,电话接通后一直无人接听,重拨后竟然关机。此后,记者多次敲门,A2单元的大门始终未能打开。 

  记者向隔壁一家公司打听A2单元的情况,被告知,“A2单元以前是一家搞股票投资的公司,几个月前就搬走了”,“这家公司一开始进进出出很多人,但从来不打开门办公,只能听见许多人在里面打电话的声音,后来人越来越少,最后就再也没开过门”。 

  为搞清A2单元这家公司的底细,记者来到位于大楼19层的管理处。管理处的一位女士表示,“A2单元是今年1月份以私人名义租赁的,今年3月份突然找不到人了,连办公用品、租赁押金都不要就跑了”,“对于这样的公司我们也没有办法核实他的身份”。 

  “我们大厦五楼有一家公司也是这样的情况,一夜之间就踪迹全无了”,宏杨新城的一位保安透露,“这样的骗子公司都是打一枪换一个地方,在这里骗了一批人就赶快搬走”。 

  6月20日,记者返回深圳后再次联系这位不敢露面的汤小姐,她辩称当时电话没电了,并坚称公司就在宏杨新城1号楼9层A2单元,肯定是记者找错地方了。在福州工商局的网站上,记者查到这家位于宏杨新城1号楼9层A2单元的公司全称为“福州天煌投资咨询有限公司”。

  气派的时华公司

  西湖宾馆坐落于风景优雅的福州西湖公园边,大门对面就是

福建省公安厅,再往东就是福建省政府。西湖宾馆区域内分布着多幢风格各异的3层小楼,但很多小楼已经不对住客开放了,其中的一些暂时闲置,另一些则被一些公司租来办公,时华公司就在这里。 

  联系到时华公司源于一次普通的网上搜索,输入“股权投资+ 福州”,在网上可以查到大量这样的信息,打开其中的一个网页,一个位于福州市西湖宾馆7号108室的福州时富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引起了记者注意。电话联系后上门拜访,却被带到了西湖宾馆的9号楼,一、二楼空着,整个第三层被福州时华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包了下来。记者被告知,这家时华公司跟原先记者联系过的时富公司是兄弟公司。 

  在总经理办公室内,记者见到了一位穿着体面、气派十足的黄先生,得知记者是从深圳专程赶来,并了解了记者欲购买的数量后,便拿出一家公司名为陕西菲林格尔实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的《商业计划书》进行推荐。 

  这本印制精美的材料中,简单地罗列了菲林格尔公司的现状、财务数据等资料,更多的内容则是在描述公司的上市计划,以及上市后的系列收购计划。在一个多小时的交谈中,黄先生不停地向记者表述这家公司已经或即将拥有的铁、煤、铜、毒重石等矿产资源,并表示,这家公司正在由一家名为中汇道明的香港中介机构运作海外上市,中汇道明也十分看好公司的前景,也将认购菲林格尔的股票。 

  为取得记者的信任,黄先生还出示了时华公司营业执照,以及一张陕西技术产权交易中心的会员证。记者注意到,时华公司营业执照上的注册地并非西湖宾馆,对此,黄的解释是,公司迅速发展壮大,原注册地已经容纳不下这么多人了,所以才搬过来的,目前西湖宾馆由于消防不过关,所以营业地点尚未变更。 

  在总经理办公室的对面不到10平米的房间被分隔为10来个办公位,10多个业务员每人抱着一部电话在联系客户,电话声此起彼伏。在黄先生的带领下,记者参观了时华公司的整个办公区,据介绍,该公司共有6个业务部,每个业务部12个人,在各个业务部的对面,又有一些小房间,每个房间都有一个人在那里打电话。看来这家时华公司业务做得初具规模。 

  最后,当记者提出带一份资料回去研究核实的时候,时华公司以涉及商业机密为由拒绝提供,只是让记者上菲林格尔公司网站上查询。不过,相比记者见过的那份内容“翔实”、印制精美的商业计划书,菲林格尔公司的网站却显得“朴实”很多。 

  在公司简介一栏该网站这样写道:“陕西菲林格尔实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0年1月,注册资本5015.6万元,资产1.2亿多元。是经过西安市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和西安市人民政府批准,依法设立的股份有限公司。主营业务集中在铁、毒重石、铜等矿产资源的勘探、开采和深加工。目前公司的铁矿和毒重石矿已建成投产,后期正准备加大投资力度,扩大生产规模。公司已形成了以矿产开发和矿产品生产为主体的战略格局,为公司下一步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公司铁矿二期、铜矿及煤矿建成后,年产值将超过100亿元。” 

  在中长期发展规划中,该公司表示:“公司计划用20年时间,建成宁东国家能源基地三期建设,使公司原煤年产量达到8000—10000万吨,坑口火电总装机容量达到1800万千瓦,成为国家西电东输的主要供电基地之一;煤化工产值过100亿元人民币,使公司年总产值突破500亿元人民币,把公司建设成国内知名企业,具有较强国际竞争能力的能源供应商。”

  如此辉煌的远景,很难让人与网站图片中的菲林格尔公司联系起来。  

  投资者上当路线图

  在位于福州最为繁华的新街口商业区一家名为宝丰投资的公司内,记者见到了厚厚一摞各种拟海外上市的公司的宣传资料。该投资公司业务员林先生极力向记者推荐一家东北的高科技企业,他还向记者展示了深圳地区购买该公司股票的客户名册,邓女士就是其中的一位,购买数量为5000股,价格为每股4.3元。 

  按照默记下来的电话号码,记者联系上了邓女士,并详细了解了整个购买过程。原来,从今年年初开始邓女士就不断接到来自福州的电话,让其购买这家东北拟海外上市企业。按照对方的说法,一旦海外上市(预计今年10月份上市)成功,邓女士投资的每股4.3元就将变为至少每股5美元,投资回报惊人,如果不能海外上市,公司将回购邓女士购买的股票。 

  “这不是天上掉馅饼吗?”一开始邓女士并不相信,但中介公司反复给她打电话,“究竟打了多少次电话,早已没办法算清了”。于是,邓女士登陆东北这家高科技企业的网站,做了初步的了解,也打电话到公司证券部询问了上市进展、回购事宜。在这些均得到肯定的答复之后,她仍不放心,通过114查到了这家高科技公司所在地的产权交易中心,证实了其挂牌的事实,产权交易中心的答复彻底打消了邓女士的顾虑,“他们是代表政府权威部门的,我能不相信吗?” 

  邓女士在向对方账户打入2万多元资金后,换来了一张股权托管卡,一份回购协议,股权托管卡上只标明了持股数量,无买入价,而回购协议中也未标明回购价格。如此一来,万一无法上市,用来保底的回购协议就完全成了一句空话。 

  初步统计,深圳地区在宝丰投资购买的东北这一家拟海外上市公司股权就不下40万股,按照4.3元的价格计算,金额超过160万,其中最大的一单为30万股,投入金额超过百万,如此算来,深圳绝对可以称得上是一个重灾区。 

  黑心中介知多少?

  在福州,到底有多少这样股权投资中介,恐怕没有人能说得清。一是在工商局登记注册的只是一部分,大部分的公司并未取得相关的手续;二是一些大中介的老板往往注册了多个壳公司,这个壳被查处了,就换个马甲,重新再来。而当地某权威部门人士表示:“这些公司在反复的打击中,不断壮大,而且积累了丰富的反侦察能力。” 

  福州当地的一位维权人士介绍说,一开始,是内地省份的中介机构来福建推销股权,主要是看中福建民间巨大的藏富。其中搀杂着一些面临破产倒闭的国有企业,取得了完整的股份制改造、海外上市批文等材料。这些企业拿着在福建卖股权得来的钱安置好下岗职工不久就宣告破产,那些买入股权的投资者甚至多年之后还被蒙在鼓里。现在,不少福建本地人也加入其中,但重点推销的对象变成了外地人。 

  谎言说上一百遍也就成了真话。记者接触到的一家新开张中介公司的老板自己就购买了2万股某拟海外上市公司股权。或许在他看来,自己从事这个行当,信息更为灵通,买入价格更优惠,近水楼台先得月也在情理之中。 

  而这个行业之所以能够吸引这么多的人参与,最直接的因素莫过于巨大的利益。 

  记者接触到的知情者透露,业务员只需要不知疲倦地给全国各地的陌生人打电话,“能够成功的往往不是那些能说会道的业务员,而是那些最勤奋的。一般来说业绩优异的业务员一天要打100多个电话,而月收入则至少在 5000 元以上。”———在福州,大部分低学历服务业的从业者月收入在1000元左右。而一些大的此类股权投资中介公司,这样的电话营销员还是有底薪的,比如西湖宾馆的那家时富公司,2005年7月份打出的招聘广告中所列的底薪为600元,描绘的预期收益为6000元。

  不过,这些“战斗在一线”的业务员拿到的只能是小头。据知情者估算,2005年,全国此类一级半市场的集资总额可能超过200亿元,“大部分都进入了不法中介和企业主的私人腰包”,因此,“这个行业的业务员,一旦有条件就会考虑出来单干。”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