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证券 > 正文
 

读者之声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6月23日 05:43 中国证券报

  ■读者之声

  “点滴小事”见功效

  中行网上申购安排在6月23日,周五。不知是按什么程序排到了这一天,还是有什么特别的深意,反正这一安排要申购者多交两天的利息。按照现今资金申购的规定,申购者的
资金锁定4个交易日,到第5个交易日未获申购的资金回到申购者的账户。像这样如果周一、周二安排申购,锁定4个交易日就是锁定了4天,但如果周二以后安排申购,锁定4个交易日却是锁定了6天。按照业内的预测,这次中行网上申购可能锁定资金要达到6000~10000亿元。按照低限6000亿元和活期年利率0.72%计算,多锁定的这两天要多收利息2367万元。

  中行在香港发行H股时,按香港的发行办法是凡申购者均能中签1000股,而且不独中行如此,别的公司发股也是让中小投资者稳中签一定数量。按说中行这么大的发行盘子是实行这一制度的好契机,但中行发行A股并没有这么做,但却对询价机构做出了极大的优惠。上面的申购时间安排和让申购者稳获一定数量的中签,在一些人的眼里可能只是些“点滴小事”,但却是实实在在的好事。保护中小投资者利益不但需要大政方针的庇护,也需在这“点滴小事”上见功效。(河北 谭天)

  到了松绑的时候

  

股票的涨跌停制,已经实施了近十年了。从涨跌板推出的目的看,无非是针对当时股市中股票较少,容易被庄家操纵而制定的。从实践看,确实对稳定大盘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随着股市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大盘股、蓝筹股上市,庄家对股票的操纵难度越来越大了。但与此同时,由于涨跌停的缘故,对一些基本面发生重大变化的股票,其股价却不能及时一步到位的反映出来,使得投资者对股票的判断发生了差异。所以,我认为对上证50指数成份股以及中小板块等涨跌松绑以及实施T+0,确实是到时候了。

  从今年情况看,两个交易所对在股改股票上市,放开了涨跌停以及在权证交易中实施了T+0,虽然引来了投机性的操作,但从总体上看,投资者还是能够保持理性。同时,适当的放开活跃了市场,提高了投资者参与积极性,对证券市场发展还是有利的。所以,监管部门应该抓紧目前证券市场有利形势,尽快地把计划落实到行动上,让中国证券市场逐步同世界接轨。(上海 大可)

  建立信息资源共享体系

  据报道,日前召开的G健民2005年度股东大会上,一个持有500股G健民的叫刘陆峰的小股东,呼吁参会股东否决一项有关续聘会计师事务所的议案。据刘陆峰介绍:“去年9月,公司拟续聘的武汉众环会计师事务所已遭到国资委的“封杀”。对此,主持会议的G健民董事长鲍俊华说:“这位股东发言中提到的国资委的文件,我们也是第一次才听说有这件事。”笔者查了一下,这份去年9月16日有国资委下达的文件,直到今天,武汉市国有资产的公司连听也没听说过,是一件很不正常的事情。

  应该说,这两年管理层在这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很明显,在其他方面仍然存在需要加强和改进的。笔者建议,今后能否在证监会和中央其他管理部门、地方政府之间,建立通报、信息传递机制,并建立信息资源共享体系。同时,在可能的情况下,信息资源共享系统,能够向社会机构乃至于全体公众开放,真正建立起信息透明,公开、公平的社会,从而保证公众的知情权。(上海 惠芳)

  投资基金做差价悠着点

  自去年以来,随着行情的逐步转暖,绝大多数的基金净值得到了大幅度的增长。申购基金,特别是认购新基金的投资者的热情不减,并一度出现了多只募集规模超百亿的基金,而老基金的净值也是随证券市场的高涨而水涨船高。基金净值的增长,为投资者进行短期套利提供了有利条件。但正如股票操作一样,频繁的进行波段操作,难以取得较好的投资回报。

  主要原因是:第一,基金的交易成本是股票交易成本的数倍,不是产生巨大的净值差,是很难获利的。第二,基金净值是不断进行变化的,投资者在某一时点购买的基金产品,不能保证不会出现短期的套牢。除非投资者坚定基金配置的股票品种是持续性上涨的。第三,基金是一种专家

理财产品,稳定持久的分红,才是投资基金的根本初衷,也是把握基金投资机遇的重要方法。在一个基金品种上低买高卖,在不同的基金产品之间频繁转换,理论上有其道理,但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因各种环境因素的影响,往往会出现赎回了净值低的基金而净值却一路飙升,而申购了高净值的基金,遭遇顶部或徘徊不前。(河北 阮文华)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爱问(iAsk.com)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