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证券 > 正文
 

整体上市时代已经到来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6月22日 05:43 中国证券报

  本报记者张翔

  随着全流通时代的逐步来临,整体上市概念渐渐成为市场关注的重要焦点。整体上市绝不仅仅是解决长期存在的关联交易问题,它更为重要的意义是,在当前上市公司盈利增长普遍放缓的背景下,给上市公司注入新的增长活力,甚至可能让某些公司的质地发生脱胎换骨的提升。我们注意到,不少研究机构都将整体上市作为未来行情的重要投资主题。

  整体上市有资产逐步注入、换股合并等多种方式,但从二级市场来看,不论采取何种方式,都会对股价产生积极的推动。正是这一原因,一段时间以来真真假假的整体上市消息流传于市场,导致了相关个股的异动。例如,在G泰达周一涨停(机构专用席位也参与其中)之后,公司发布澄清公告,声明公司大股东及实际控制人并没有所谓金融资产整体上市的计划。实际上,此前还有不少公司有过整体上市的传闻,隶属央企的上市公司更是如此。当然,投资者也见过一些类似的澄清公告。

  普通投资者很难判断传闻的真实性,但换个角度来看,所谓“无风不起浪”,对市场传闻可以这样理解:首先,大股东还没有拟定出“计划”,但可能“想法”已经有了;其二,传闻受到普遍关注,至少说明市场各方对整体上市是积极期待的。由于

股权分置问题已经解决,散户与大股东利益分歧基本解决,大家都希望优质资产注入上市公司。对于央企的整体上市,国资委相关负责人曾明确表示积极支持,而对于民营企业,大股东同样希望在牛市中将手中的其它好资产卖个好价钱,同时也能通过证券市场对项目寄予资金上的支持。

  就目前而言,明确表达了整体上市意向的公司仍是少数。例如,在G东软股改中,东软集团承诺将以东软股份为核心发展平台,进一步加快资源整合。类似的还有G华侨城、G包钢等。那么,面对趋势越来越明显的整体上市潮,投资者如何才能在传闻纷飞的市场中把握到真正的投资机会呢?有业内人士提出了一些可资参考的筛选思路:首先要求大股东具备强大实力;其次是大股东其他资产注入上市公司后能够有效降低关联交易,并且通过业务链的优化和丰富使得公司的增长潜力得到提升;此外,大股东持股比例较高,控制权稳固才会有足够的动力。

  记者查看各机构研究报告后发现,被认为有较大整体上市可能的上市公司不下100家。数量较多,正好从侧面反映了目前市场有可能并且有必要积极推进整体上市。而挑选出来的

股票大多具备国资背景,则意味着寻找整体上市概念股还得从这一思路入手,毕竟国资企业还是较民企控制着更多的优质资源。附表中列出了整体上市可能性较大且6月以来表现较强的部分个股。

  整体上市可能性较大的部分个股

  代码名称6月以来

  涨幅(%)市盈率市净率所属Wind行业

  (三级行业)

  600511国药股份60.8929.393.15食品与主要用品零售Ⅲ

  600607G上实联51.8527.551.71制药

  000777G中核32.52105.905.04机械

  600104G上汽19.4216.101.59汽车

  000878G云铜18.5913.652.98金属、非金属与采矿

  600717G天津港18.4615.042.75交通基础设施

  000917G电广18.29557.531.54媒体Ⅲ

  000839G国安16.6755.153.94媒体Ⅲ

  600150G重机16.4129.946.58机械

  000951G重汽14.5522.435.57机械

  000549湘火炬A13.0396.073.15汽车零部件

  600268G南自11.2636.833.20电气设备

  600582天地科技10.2339.816.80机械

  000027G深能源9.6612.552.01电力Ⅲ

  600018G上港9.3126.834.36交通基础设施

  000046G泛海8.9425.102.11

房地产

  600858G银座8.6433.028.92多元化零售

  600161G天坛6.3564.147.06生物科技Ⅲ

  600031G三一5.7425.142.60机械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爱问(iAsk.com)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