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步回升再战千六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6月21日 07:15 扬子晚报 | |||||||||
编者按:自上周开始的缩量反弹仍在持续,央行提高存款准备金率、限售股解禁以及中工国际上市后的恶炒等等不利因素均未能阻止大盘缓步回升的步伐。昨日沪指报收于1592点,逼近前期不少市场人士指出过的反弹目标位1600点,而日K线则呈现4连阳形态。那么短期大盘是继续反弹还是重新步入调整?本栏嘉宾、著名市场人士郭宪认为,大盘运行在快速下跌后的技术性反弹之中,一旦遇到密集成交区就会重新走软,这种上下波动格局也许会重复几次。阮华认为,大盘在1600点一线可望出现二次探底,在获得支撑后将再度上行。七月投
处于修复阶段 郭宪 市场在缩量状况下维持着较为温和的走势,机构们关注的焦点各有侧重,有热衷于申购新股的,有腾出资金专门炒作新股的,当然也有坚守在二级市场做反弹的。由于大家兴趣与操作重心不同,大盘的交投在一段时间会相对偏小一些,这必然带来波动区间的收敛和上冲下突走势的循环出现。 现在机构群体齐心合力做行情的阶段已经结束,市场中新的不确定因素大大增加,大家都需要留出一些现金头寸以便灵活应用。周一中工国际的过度投机对机构刺激很大,一是这种恶炒可能造成大盘失血,造成游资弃老股而博弈新股,使二级市场的吸引力下降。二是资金在中工国际上当天建仓并迅速拔高,随后用跌停板方式出货的模式,一旦有更多的机构效仿,新股扩容无疑是“玩火游戏”,市场理念混乱的后果堪忧。同时新股的疯狂,从另一个角度折射出目前二级市场赚钱的不易,部分资金甘冒风险去开辟新战场,就像前期大盘无戏时恶炒权证一样,表明确实有机构资金游离于股市之外,专事新品种的投机,这对大盘可不是好事。市场的反弹需要资金面的支撑,也需要外围环境的相对平静,如果炒新势头旺盛,大量资金会被吸引过去,大盘交投萎缩将导致走势偏软。 短期而言大盘运行在快速下跌后的技术性反弹之中,这是修复性的过渡阶段,一旦遇到密集成交区就会重新走软,这种上下波动的格局也许会重复几次。眼下操作难度太大,热点转换极快,投机性气氛很浓,应减少操作频率。 将有二次探底 阮华 我们总是强调,股价运行有自己的规律,这规律并不为一时的利多利空所左右。利多利空的影响既可提前,亦可滞后,并非总与股市走势同步,但最终是要对市场发生作用的。像这次央行提高准备金率,明显是行将推出的一系列紧缩政策的一环,其最终目标是将过高过快的信贷增速降下来,收回一二季度市场泛滥的流动性。鉴于今年以来的行情无可否认地有大量通过以虚假票据融资为主要方式的银行资金参与,因而呈典型资金推动型行情。要说回收流动性对股市资金面没有影响或影响有限,是缺乏说服力的。诚然,目前由于资金面依然充裕,提高准备金率冻结1500亿元资金确实影响不大;而另一方面,股市内资金的撤出亦需要一个过程,不可能说撤就撤,对于已入市机构来说更不想亏着撤,故此一时不会令股市产生较大的波动。但股市向来是炒预期的,在政策预期形成共识的情况下,确认大盘进入中期调整的一天终会到来。也许,正如现时技术面所提示的:中期调整实际上已经开始———即便后市继续反弹甚至创出新高。 尽管如此,本人仍旧坚持近两周来的观点:认为后市仍可看高一线,即在7月中下旬之交前有挑战前期高点甚至创新高的可能。但这个过程将是曲折的,肯定会有反复。周二两市成交有所下降,表明在1590点前期颈线位大盘显得犹疑,预计在此位置或稍高的1600点甚至1620点,股指将会出现二次探底,在获得支撑后方可再度上行,并于7月5日申购中行资金解冻后得到支援进入拉升。 筹码非常稳定 七月投资 我们注意到本次回升是在央行增加存款准备金,明确表示微调货币政策的情况下出现的,并且是缩量回升,这表明市场中的筹码非常稳定。而前期受大盘影响被迫调整的品种能够在近期迅速拉升收复失地甚至创出新高,对筹码的锁定以及指数的推动都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所谓利空不跌理应看涨,市场仍然会继续振荡回升。 中工国际上市后的股价剧烈波动实际上没有起到好的作用,全流通新股的价格结构到底如何确定从中工国际身上看不出来,其上市又一次成为场内资金获取暴利的工具。短期该股必然会连续下跌,直至跌到合理的价格之内。中行的上市或许会对今后股价结构的确立起到一个标尺作用。从发行顺序以及品种来看,第一是小盘股,第二是大盘股,处于极端的两级,两个品种如同交叉坐标一样能够确立今后新股上市的定价。另外通过新股发行冻结的资金来看,市场重心有逐步向新股偏移的迹象,预计随着后期新股越来越多,新股板块会逐步成为一个新的战场。 指数已连续两周在10周均线处获得支撑,月均线上,5月线也正在穿越60个月均线,预计本月指数仍会维持振荡走势。下个月开盘后,5月线将开始穿越60个月均线,短期内指数会有较多振荡,以消化上方压力,中长期趋势我们继续看好。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