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证券 > 三一叫板凯雷收购徐工 > 正文
 

民族资本挑战外资大鳄 三一向文波称凯雷在骗人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6月20日 18:30 证券日报

  6月13日晚,向文波在三一集团上海川沙基地接受了记者的专访。这个体型微胖,面容白皙的中间人,坐在床边的电脑桌旁,一边看着网友对他博客的评论,一边回答着记者的提问。

  在采访过程中,不时有电话打进来,无一例外,全是媒体的采访要求。学工科出身的向文波显然在某种程度上是一个"炒作高手",他通过他的"博客要约"吸引了人们的眼球,
但向文波本人却对"炒作"的说法嗤之以鼻,他用带有湖南益阳口音的普通话说:"我是想引起国家和社会对此的警觉。"

  向文波在其博客上将收购徐工的价格从3亿美元提高到4亿美元,大有舍我其谁的气概。而更多人关心的则是,三一的钱从哪里来,此番举动是否只是一时的炒作?一下子成为媒体焦点的向文波,下一步将会做什么?"这不是炒作"

  通过博客来传达收购要约,向文波是国内第一人。身为三一重工的执行总裁,身边的人说,向文波除了工作之外,"现在唯一的爱好就是写博客,是一个狂热的网民"。

  "这不是炒作,三一是认真的",向文波强调,"在写这几篇文章之前,我们没有开过董事会,这是我个人的看法,包括博客的管理也是我个人在管理,但至于这个金额,我们是有沟通的,这个是负责任的,不是在开玩笑或者炒作,我现在已经提到了4亿,这个金额是负责任的。"

  对于三一想借收购谈判来拖垮徐工的说法,向文波表示了极度的愤慨,"外面的说法是存在严重误导的,没有人去收购一个企业,只是希望它的改制延后,这显然是荒唐的。"

  向文波用"天作之合"来形容三一收购徐工。因为三一是中国的企业,三一收购,没有战略安全的问题,没有失去主导权的问题,第二是产品的互补性很强,第三是今后整合的空间很大,"比如说我们的营销体系、研发体系的整合,很多资源都可以共享。"

  对于该项收购今后的进展,向文波称并无把握,"我不知道现在凯雷并购徐工一案审批的进展,批不批我们都不知道,批了我们也没办法,只能说明我们的态度,我们做我们应该做的事情。"

  资金如何解决?

  对于此次事件是否有炒作嫌疑,关键是看向文波只是说说而已,还是已经着手制定相应的措施。

  向文波向记者解释了下一步的工作计划,"在本月,我们会以正式的方式向有关方面提供我们的收购请求"。而"有关方面"包括徐工集团、徐州市政府、江苏省政府,国资委、商务部这些部门。

  向说:"这个方案的核心点就是我们可以全盘接受凯雷的方案,并且可以再加价,到4亿美元。"

  向文波自信地说,"按照凯雷的收购方式,收购所需资金是很少的,是杠杆收购,如果徐工给我签合同我就可以按照这种方式执行。"

  所谓杠杆收购,即某一企业拟收购其他企业,进行结构调整及资产重组时,以被收购企业的资产和将来的收益能力作为抵押,筹集部分资金用于收购行为。

  据悉,在本次收购中,凯雷集团通过杠杆收购方式,本身无须拿出很多真金白银,大部分资金将利用徐工集团的资产和由此产生的利润作担保,进行再融资。但此说法并未得到凯雷或者徐工的公开确认。

  然而,正是凯雷通过收购徐工的操作,在"全球私人股权大奖"年度读者评选中,赢得了"亚洲2005年度最佳杠杆收购公司"奖项。

  所以,向文波对于按照凯雷模式产生的资金问题并不担忧。他进一步表示,即使不用杠杆收购,三一还有其它的方式来筹措资金。

  "首先我们集团有自有资金;其次,我们可以引进战略投资者,出让三一的一部分股权;还有我们率先完成了股改,我们可以申请再融资,也可以申请发行债券。"

  至于凯雷与徐工达成的1.2个亿的对赌协议,"这根本就是一个骗人的伎俩,因为不光最后成与不成,对中国人讲没有意义。"

  向解释说:"因为凯雷得到徐工82%的股份后,即使最后赌局赢了,凯雷再注资,它占了82%的股份,等于它往自己口袋里放钱,等于就是左口袋放进右口袋,这有什么意义?但这给大家造成一个错觉,认为凯雷3.75亿美元收购徐工,其实这都是预先设计好的一些圈套,所以我讲这是一个美丽的谎言。"

  不排除敌意收购

  对于三一半路杀出,徐工集团作何反应?

  徐工集团一位高层对记者说,2003年,三一提出的收购方案是,用8亿左右的资金来取得徐工的控股权,而8亿中,有5亿是三一重工通过银行贷款来解决,剩下的3亿,在三一重工完成收购后,通过对徐工资产的抵押来获得。

  这位高层颇为愤慨地说,"根据三一当时的收购方案,它不用拿出自己的钱,全部是银行贷款,现在凯雷谈成后,三一又跳出来,显然不符合商业规则。"

  他同时反问:"现在向文波在博客上发文,这到底是戏言还是具有法律效力,谁敢保证?"

  而对于徐工的表态,向文波说,我和徐工集团董事长之前的关系不错,我们希望保持徐工团队的稳定,不希望演变成敌意收购。

  向文波认为,三一无论怎样都是一个比凯雷更好的选择,"凯雷是一个私募基金,既没有行业技术,又没有行业经验,也没有行业网络,它凭什么帮助徐工实现国际化?这都是没有约束力的空头承诺。"

  2006年,三一计划销售额达到70个亿左右,虽然2005年徐工集团的销售收入达到120亿,但向文波说,如果扣除关联交易、合资、合作的投资性产值部分,那么徐工的直接销售基本上也是70个亿这个水平。

  "更何况徐工的效益要比我们差多了,他是亏损的,而我们是盈利的",向文波说:"不要怀疑我们三一的能力,我们当初从一个很小的厂发展到今天这么大的规模,可以说我们用10年时间,走完了徐工60年的路"。

  6月14日 21世纪经济报道 姚 峰赌协议,"这根本就是一个骗人H#

  收购历程

  2002年 改制--以徐工机械为平台启动改制计划

  为获得企业发展资金,解决员工安置等历史遗留问题,同时将股权分散化、国际化,进一步做大做强企业,徐工集团02年就开始启动改制计划。通过一系列安排,确定了以徐工机械作为集团改制的平台,并在理顺股权关系、人员安置方面做好铺垫。

  2004年 选秀--凯雷入围

  徐工集团对潜在的投资者进行了第一轮淘汰,同时公布了六家入围者:美国卡特彼勒公司、华平创业投资有限公司、美国国际投资集团、摩根大通亚洲投资基金、凯雷亚洲投资公司和花期亚太企业投资管理公司。

  2005年 敲定--战略投资者确定为凯雷

  2005年9月1日,徐工科技发布公告,称仍在与三家投资者进行最后的谈判。但实际上,凯雷已于5月左右悄然获得了细节谈判优先权,徐工集团已于7月间完成了部分人员的定员定岗定责的"三定"工作,只待在9月中旬召开职工大会对改制方案表决。

  2006年 胶着--等待商务部最后批准

  目前,交易双方正在等待有关审批的最后一个环节--商务部的批复。自2006年初上报该项目后,商务部先后提出涉及多个方面的问题,要求交易方做出解释,审批至今悬而未决。

  2006年 毒丸--防敌意收购抛出毒丸

  为应对凯雷退出后出现同业竞争对手敌意收购,凯雷徐工月前已向中国商务部提交了"毒丸计划"。

  徐工不能被外资收购的四大理由偣H

  一、徐工从事的是中国拥有比较优势的产业,不能被外资收购

  徐工所从事的工程建设机械行业,是中国少有的、拥有全球竞争优势的产业,近几年行业出口强劲增长、国外品牌进入中国市场无门就是最好的说明。优势产业是中国经济参与全球竞争的资本,如果弱势的不能生存、优势的又被卖掉,中国经济的前途在哪?强国梦靠什么实现?!

  二、徐工从事的是国家战略产业,不能被外资收购

  "装备制造业是国家战略产业"已是全党、全国的共识,是突破国外技术封锁、建立强大军事工业的基础。企业是创新的主体,主体都没有了,创新何存?

  徐工作为装备产业的龙头企业,在许多产品领域代表了中国工程行业的水平;共和国几代工程机械人的奋斗,集聚了许多技术和人才,一起打包卖掉,装备业的前途在哪?再建一个徐工又要花多少年?难道我们要想靠外国人来为我们的现代化提供装备?帮中国创造先进武器?为中国人集聚先进技术吗?

  三、为了中国消费者的利益,徐工不能被外资收购

  多年来,正是由于工程机械行业的顽强努力和行业拥有的产业优势,许多产品(如推土机、装载机、塔机等)的外国品牌无法进入中国市场,有些产品因中国企业的崛起而被迫退出中国市场(如砼工机械),中国用户因而享受到了低廉优质的产品和服务。砼工机械如果没有三一等中国企业的产品,中国用户不但要为此付出高出近一倍的价格,而且还不得不承受居高不下的使用成本。

  现在,中国虽然依靠低廉的劳动力成本,拥有了一定外汇储备,但工业强国一直在压我们缩小贸易逆差,企图用他们的高科技产品、高附加值产品来剥夺我们的贸易结余。如果阴谋得逞,中国又将成为全球化的牺牲品!

  尤其应注意的是,国外企业在强攻不能进入我国工程机械市场的情况下,他们采用了"招降"的战术,一直想通过收购,整合中国的工程机械产业,以此来进入和控制工程机械市场。没有想到的是徐工成为了第一个受降者,更莫名其妙地被描述成"曲线救国"!真弄不懂,徐工的经营者为共产党打工没有出路,为何为外资打工倒成了"曲线救国"?

  四、转让价格太低,徐工不能被外资收购

  区区20亿人民币,收购拥有年销售额170亿、两大主导产品占了中国市场份额的50%、资产超过100亿、年增长超过5%、拥有巨大市场前景和品牌优势的徐工,更莫名其妙的是,还被描述成"国企产权交易的标杆"!

  徐工只值20亿,中国有多少个徐工?中国工业值多少?外国人可用多少钱买尽中国的产业?吃亏不要紧,让人笑话中国人愚蠢,此气难受!

  谁卖了徐工,应公示天下!让大家记住他们的名字!历史会对他们的行为作出评价,中国的老百姓有知情权!因为,徐工不是徐州的徐工,不是江苏的徐工,更不是管理者的徐工,徐工是中国的徐工!中国人的徐工!

  向文波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