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证券 > 三一叫板凯雷收购徐工 > 正文
 

向文波:不让说我会憋死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6月19日 01:00 中华工商时报

  □本报记者 吴君强

  本报记者专访三一重工执行总裁向文波

  谁也没想到,在凯雷收购徐工的最后审批阶段,由三一重工执行总裁向文波在其个人博客上的发难,引发了一场关于收购的口水大战。近几天,三一重工与徐工这对“老冤家”
激烈地打嘴仗,均质疑对方是另有所图。

  尽管种种迹象表明,三一已经没有收购徐工的可能性,但凯雷对徐工这场旷日持久的收购,能否在最后获得批准,也打上了一个大大的问号。

  一场口水仗

  “徐工不能被外资控股、不能被贱卖”。18日三一重工在长沙高调举行媒体见面会,向文波仍观点鲜明。

  从6月8日开始,向文波在其博客连续撰文,表达了上述观点。他称,凯雷的收购方案是2.55亿美元收购徐工集团82%的股权,外加对赌方案。如果徐工达到预期经营目标,凯雷分两次向徐工注入1.2亿美元,而对赌方案只不过是凯雷把自己的钱从右口袋移到左口袋的游戏而已,因此徐工价值被严重低估。此外,徐工作为战略产业和中国拥有相对比较优势的产业的龙头企业不能由外资控股。

  一石起千浪。针对向文波和媒体的质疑,在改制这件事上一直低调的徐工也频频出来说话。开始与向文波进行口舌之争。

  徐工副总经理王岩松回应道:在讨论外资并购时,要具体地分析行业和企业的特点及面临的问题与机遇,把爱国主义落实在具体的条款中、操作中,而不应动辄挥舞“卖国”的大棒来达到公司无法在市场规则下达到的目的。他表示,徐工所在的行业是“通用设备”制造业,并非战略产业,是国家规定的全面竞争和开放的行业,而徐工的价值是经过严格的评估的。

  针对王岩松的表态,向也对王予以反驳。他说,装备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部分,美国有强大的军事装备也都是以装备业为基础的。装备业对于中国未来的经济是非常重要的,很容易理解出这个问题的重要性。

  关于徐工引进外资的目的,王岩松说,目前装备业高端市场已基本被美国卡特彼勒、日本小松等大型跨国公司产品垄断。这种行业格局和竞争态势决定了,徐工集团只有尽快摆脱历史包袱,打通新的融资渠道,才能在市场上与卡特彼勒等跨国公司抗衡下去。“此次选择凯雷合作,就是要通过凯雷的加入,建立有效的全球营销渠道,重构企业的经营管理结构、财务结构;使徐工机械最终成长为一家被国际资本市场所接受的、规范的、具有良好成长性和较强国际竞争力的公司。”

  而向文波对王岩松的说法表示怀疑,他认为,徐工早已有与卡特彼勒等国际大公司合作的经验,但现在却去引进凯雷这样的财务投资者,改善公司治理只是粉饰性的语言,“确保核心管理层的利益和稳定,竟然成为徐工改制条件,大家可以判断,徐工管理层的真实意图是什么?”

  而徐工对向文波的博客动机,也有强烈的质疑:目前,三一重工完成股改已经一周年,部分法人股将解禁,向此时出来叫板,有炒高股价的嫌疑。向文波则表示,三一从没有操纵股价的记录,近一个月,三一的股票都在11元左右,并没有出现异动。此外,三一集团目前其实还在增持股票,这段时间增持股票达2400万股左右。

  但业内人士认为,向文波作为上市公司的高管,在涉及投资者利益的事情上,用博客这种方式发言,涉嫌违反了信息披露原则。

  三一已无收购的可能性

  2003年,徐工集团开始改制,并对外来投资者进行招标,按照向文波的说法,徐工当初曾向三一重工抛过“绣球”。2003年5月,徐工董事长王民率公司高管访问三一重工。2003年8月25日,三一集团董事长梁稳根率团对徐工进行了回访,正式推出了参与徐工改制的意愿。此后,三一成立相应机构制订收购计划书,并聘请湘财证券和华欧国际作为顾问。

  但三一当初8亿—10亿的出价,并没有打动徐工。徐工对三一的改制方案也一直没有回应。

  提及当初未能回复三一的原因,王岩松说,三一的报价低。他表示:“徐工的发展战略很明确,就是要把握机遇,尽快成长为真正国际化、公众化和市场化的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公司。三一不具备有助于徐工实现发展战略的合作潜质。此外,徐工选择合作伙伴,很重要的一条原则就是,看它懂不懂得按市场规则做事。

  “说我们没有能力收购徐工,那是外行话!”针对质疑,向文波说,三一和徐工都是中国的本土企业,有共同的社会文化背景,并且有民企所具备的良好机制。此外三一完全有可能通过引入战略投资者、银行贷款和发债券等方式筹集资金,在凯雷的出价的基础上加价30%来收购徐工。

  不过,业内人士认为,从目前的情势看,三一收购徐工的可能性几乎为零。

  “三一如果还是真想收购徐工,不可能采取博客发言这种方式,因为所有的公司收购,在未完成之前都是悄悄进行的,属于商业机密。”一位自身财务人士认为,三一如果一心收购徐工,应该在2003年与徐工接触之后,持续做这件事情,而不是这个时候用博客的方式跳出来。”。

  经过此次嘴仗,王岩松更是放出狠话:“徐工上上下下已形成共识,退一万步讲,即使徐工与凯雷的合作最终未能获国家批准,徐工也不会与三一合作。双方已完全丧失了合作的基础。”

  凯雷的尴尬

  2003年底,在经过两轮竞标,在财务顾问摩根大通、相关部门对各竞标方提交的收购方案进行了评估之后,美国凯雷集团从30多家竞购者中胜出。去年10月25日,凯雷投资与徐工集团签署协议,凯雷将获得改制之后的徐工机械85%的股权,作价3.75亿美元。但这个并购方案在递交给商务部后迟迟未能得到批复。

  徐工集团还于今年3月份与凯雷投资签署了补充协议———“毒丸计划”,主要内容是在股权受让者持有股份达到15%的比例后,就进行定向增发,增发价格是1分/股。增发完成后,股权受让者持有股份的比例就会被稀释到1.9%的比例。

  “毒丸计划”并没有完全打消商务部的顾虑。据一家为徐工做财务顾问的公司负责人透露,目前徐工还在对协议进行修改,部分材料重新上报。

  “这部分修改的内容,很可能是关于反垄断的。”分析人士认为,目前《反垄断法》正在草拟之中,这可能让拥有最终审批权的商务部态度更为谨慎。

  “事情发展到这一步,凯雷收购徐工成功可能性有70%,但也有不成的风险”。上述负责人也表达了自己的担忧。事实上,这件事已经引起了原机械工业部高官注意,他们撰文或以内部途径表示,应该对这次收购予以谨慎对待。“关于徐工的收购,可能需要更高层的拍板”这位老总说。

  链接

  向文波语录

  有浓重湖南口音的向文波,快人快语,在其博客上大谈股改、教育和超女。在“徐工事件”上,面对各家媒体的炮轰和发难,仍是口无遮掩,以下是他的部分语录:

  1、徐工改制,上策是由三一收购,中策让凯雷购买,最差的是都不卖

  2、为什么没有持续和徐工进行接触,是因为徐工对我们没回应,我就是守在王民(徐工董事长)家门口,也没有用啊

  3、所谓的“蛇吞象”,不是讲谁大谁小,而是谁强谁弱

  4、我就是一个匹夫,有话,不让我说我会憋死的

  5、炒作是被迫的,没办法,不炒我行吗?

  6、我和梁稳根经常在一起(有记者问及,三一重工董事长梁稳根对“徐工事件”的态度时,向如此回答)

  7、我可以负责任的说,我每句话都是真实的。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