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证券 > 三一叫板凯雷收购徐工 > 正文
 

凯雷收购徐工结局更加迷茫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6月17日 14:35 全景网络-证券时报

  周荣祥

  向文波的独特“博客要约收购”使得似乎快要尘埃落定的凯雷收购徐工案再次充满不确定性,而向文波也因《三亿美元,能否收购徐工?》一文,人气指数急剧飙升。这里笔者无意揣测他内心的真实意图:炒作自己亦或出于爱国拳拳之心,但一个事实是,向文波的简单愿望“我是想引起国家和社会对此的警觉”已经实现。事实上,伴随着市场对外资并购
国企关注程度的逐步升温,耗时三年的凯雷收购徐工案流产可能性也在逐步放大。

  据了解,一般的外商投资项目,商务部会在20至30天内给予核准,而且只要地方政府同意,商务部这边也基本不会有问题,但因为徐工独特的战略产业地位,凯雷却不得不面临着苦等三年最后却是竹篮打水一场空的危险。

  据昨天媒体报道,一份由国家发改委等6部委联合制定的限制外资并购国内装备制造业企业的规定已上报至国务院,预料近期将由国务院办公厅下发。该媒体称,新规定旨在以确保少数承担国家重要经济任务、涉及国家经济安全的企业在改制过程中慎重处理。

  这份新规定极有可能是此前媒体报道的《关于对装备制造业改制(投资合作)中维护经济安全和产业安全审查办法的通知》,新规定的起草缘于两会期间达成的“要高度重视外资并购带来的经济安全隐患”这一共识。

  此前,国家发改委工业司装备处处长黄鹂曾向媒体表示,《通知》方案正在讨论中,最终要经过国务院办公厅并征求商务部、海关、财政部等部门的意见才能最终决定。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跨国公司研究中心副主任何曼青在几天前接受媒体采访时透露,《通知》正在酝酿之中,并已形成初稿。在何曼青看来,国家对徐工的审慎是因为目前正处于《通知》出台前的敏感时期。

  早些时候,《通知》起草者之一,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副秘书长兼重大技术装备办公室主任隋永滨曾介绍,《通知》将从三个层面对外资在装备制造业中的并购行为进行约束。其中,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一份红色名单,就是明确一批企业不能被外资控股,直接点名保护,而徐工赫然在列。

  据了解,新规定不允许外资在7大重点行业绝对控股或相对控股,其中涉及到钢铁行业。2005年7月,凯雷集团宣布收购徐工机械85%股份,成为第一起国际收购基金获得大型国企绝对控股权的案例。但按照新规定的内容,也正是这一条成了凯雷收购徐工有可能流产的致命伤。

  外资并购国企被搁置的并不是只有凯雷一家,还有全球最大的机械设备制造商卡特彼勒公司并购厦工。在今年年初,商务部、证监会等五部委联合发布《外国投资者对上市公司战略投资管理办法》,规定外资今后可以战略投资G股和股权分置改革后新上市公司的A股,A股大门由此向外资打开。但在《办法》公布后,并没有如预料的那样出现太多的并购事件,有专业人士对此认为,外资并购国企大多要求绝对控股权,商务部对此很谨慎,许多并购未能成行都是因为卡在商务部那最后一纸批文上了。

  凯雷作为国际投资基金收购中国大型国企绝对控股权的第一例极具标杆意义,其成功与否直接体现了国家对外资的态度,反映了以后对待外资并购的方向。全国政协委员、国家统计局原局长李德水作为原政府高官,在今年“两会”上提醒“要谨慎对待垄断性跨国并购”,这一度被解读为中央高层对外资并购已有明确态度的信号。

  从两会传出的信号来看,在坚持国家战略利益的前提下考虑企业的商业利益,避免以牺牲战略利益、长远利益为代价去换取眼前利益应是今后处理外资并购国企问题一个大的方向。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