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证券 > 正文
 

向文波五大理由回应徐工 文化差异说无法立足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6月17日 12:51 中国证券网-上海证券报

  □本报记者 何军

  针对近日G三一执行总裁向文波在其博客发表的抨击徐工改制的观点,徐工集团副总经理王岩松从资金实力、企业信誉等多个角度进行了反击,认为三一没有收购徐工的能力,与三一合作有风险。而向文波昨日继续通过其博客对徐工的看法予以了驳斥。

  针对“三一收购徐工是蛇吞象”的说法,向文波认为,三一与徐工规模的差异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大,徐工的两大主业的对外销售额在70亿元左右;而三一集团的销售规模在60亿左右。大家看到的只是上市公司G三一,其销售额只占集团销售额的大约50%。

  其次,看企业的实力主要看企业的赢利能力,而不是经营规模。徐工去年是亏损1.2亿;而三一赢利3个多亿。成长性方面三一更强,徐工是一个拥有60年历史的老企业,并且徐工集团规模的增长是政府行为形成的;而三一从零起步,十多年发展成这个规模,靠的完全是自主发展。所以,无论从规模还是赢利能力、成长性,三一收购徐工都不是“蛇吞象”。即使是“蛇吞象”,在资本市场也不是什么新鲜事。

  针对当初“三一出价太低”,向文波解释,首先,出价多少要跟买多少结合起来。徐工并购的改制方案最初是多家参与的方案,不是85%独家绝对控股的方案。也就是说,三一的出价不是买85%股权。

  其次,从商务谈判角度来讲,任何一项交易都会有一个出价和要价的过程。向文波认为,凯雷收购徐工肯定也不是一次性报价,必定也是一个复杂谈判的结果。

  针对“三一没钱收购”,向文波称,首先,凯雷的杠杆收购并没有花多少钱,这一点大家应该清楚。再说,也没有哪个公司会在帐上保持几十亿的存款不用而等待收购机会,这是成本问题,关键是收购安排的筹资能力。如果以凯雷方式,他可以负责任地讲,明天签合同,后天三一就可以付款。即使是全资现金收购,三一也有充分的筹资能力,可以通过集团自有资金、银行借款、发行债券、出让部分集团股权等方式解决。

  针对“三一未正式提交方案”,向文波强调,为徐工收购案三一成立了专门机构,聘请了中介公司,不可能只给政府递交而不给徐工递交方案。

  针对“文化差异”,向文波表示,撇开文化差异是否是并购的重要因素,就事论事,三一和徐工毕竟都是中国的本土企业,有共同的社会文化背景,就算有差异也没有一个中国公司和一个美国公司那么大吧?其次,三一和徐工毕竟同属一个行业,行业对文化还是有一些内在要求的,是有共性的。

小调查


您认为三一此举的目的是?
为了国家,保证重点企业不被外资控制
为了自己,达到企业迅速扩张目的
为了炒作,趁机拉升二级市场股价
其他

您是否支持三一叫板凯雷收购徐工?
支持
不支持
不好说

您认为徐工收购事件最终谁将胜出?
凯雷
三一
其他结果

如果三一成功收购徐工,您是否看好其发展未来?
看好
不看好
很难说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