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证券 > 正文
 

新股发行缓解流动性过剩压力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6月14日 00:53 中国证券报

  中信证券 杨辉 胡航宇 林璟

  6月5日中工国际开始的新股申购以及之前的再融资,标志着股票市场融资功能的恢复。直接融资比重的不断上升,有利于资金分流,减少商业银行资金运用压力,也将在很大程度上缓解流动性压力。这也将是影响央行政策的一个重要因素。尽管近期欧洲升息,国内五月份宏观数据据传依然强劲,但是我们认为,近期出台全局性紧缩政策的可能性不大。

  新股发行引诱货币市场利率走高

  上周,中工国际昨日公开申购。据公告,中工国际网下配售冻结资金93 亿元,另外网上申购大约冻结了2046 亿资金,中签率约为0.14%,远超过市场的预期。作为近年来首只IPO企业,在股市走强的背景下,中工国际受到市场广泛关注是意料之中的。但是短期内冻结如此大规模的资金,却出乎了许多机构的意料。根据申购规则,T+0日进行申购委托。T+1日进行冻结处理,申购日后的第四个交易日(T+4日),对新股申购资金进行解冻处理,并从结算参与人的资金交收账户上扣收新股认购款项。这就意味着申购资金要锁定4天。因此对回购利率的影响主要反映在7天期的变化上。

  6月5日申购当日,银行间市场7天回购利率较前一交易日略有上升,由1.7355%上升到1.7452%,但是成交量却明显上升。由296亿上升到375亿,在随后的几个交易日,回购量进一步放大,6日达到了593亿的年内单日最高量。交易所回购市场,7天回购利率较为明显的上升,6月5日,7天回购利率由1.70%上升到1.79%,成交量由4.5亿上升到30亿。

  整体来看,由于当前资金面较为宽裕,因此锁定2046亿的资金对银行间市场流动性影响还不是非常明显。对于交易所市场而言,如果与以往新股申购相比较,本次反映也是较为温和。我们判断一个主要的原因是,新的回购制度改革之后,限制了国债挪用,因此需要希望“打新股”的机构例如

证券公司或者其他公司,由于缺乏债券也不能够挪用其他债券,因此缺乏回购的工具。

  尽管如此,我们应该看到本期申购0.14%的中签率足以说明当前市场的热情之高。而且随后中国银行的发行估计会冻结更大规模的资金,从本次申购经验来看,中行有望锁定上万亿的资金。那时对流动性的影响将非常明显。

  我们可以进行一个简单的测算,在不考虑商业银行其他资金来源的情况下,截至4月底存贷差为10万亿,其中:债券投资约6万亿;准备金约3万亿;常规流动性有1万亿。因此如果中行IPO短期锁定资金超过万亿,对银行系统的流动性影响将非常明显。因此未来数周短期回购利率仍有上升的空间。

  流动性过剩压力得到缓解

  流动性过剩是去年尤其是汇改以来市场面临的最大考验。原来宽流动性主要囤积在银行间,导致了回购利率和国债利率一路下行,引发市场关于“流动性陷阱”的担心。今年以来,受到银行改革、宏观经济持续走强等因素刺激,“宽货币”终于引发“宽信贷”的趋势。当前,流动性已经对实体经济尤其是投资产生影响,并由此引发了4月份以来的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的出台。

  应该说,当前流动性过剩是一个结构性的矛盾,突出反映在资金囤积在银行间。6月5日中工国际发行以及之前的再融资,标志着

股票市场融资功能的恢复,根据目前的预期,年内将有较大的融资规模。与此同时,今年债券发行规模尤其是企业债、短期融资券等直接融资规模也将进一步增加,直接融资比重有望进一步上升,这就有利于资金分流,减少商业银行资金运用压力。同时,从短期来看,随着新股发行,导致了近期“打新股”的热度,也分流了相当规模过剩的流动性。因此我们判断,随着新股发行步伐的加快,直接融资比重的提高将很大程度上缓解流动性压力。这也将是影响央行政策的一个重要因素。

  紧缩政策近期出台可能不大

  6月8日-欧洲央行(ECB)周四温和升息25个基点,至三年高位2.75%,并暗示未来将稳步升息以控制欧元区通胀。ECB总裁特里谢表示,利率水平仍处低位,央行人士将“密切关注所有情况的发展”以保持物价稳定,从而引发市场对宏观政策变动的预期。

  在国内,尽管据传五月份宏观数据较高,我们认为,近期出台全局性的紧缩政策的可能性不大。主要原因有两点:第一,4月28日调整贷款利率政策之后,在5月份针对

房地产实行了一系列的政策,这些政策在短期内不可能立即产生效应,周小川行长近期讲话也强调了货币政策的“时滞”问题。因此我们坚持4月28日报告中的判断,即如果需要调整政策,也需要在6月份数据出来之后。近期支持这种观点的人也是比较多的。第二,新股发行引起流动性变动,产生了资金分流的效应,减少了流动性过于充裕的压力。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政策操作的压力。据我们测算,本周估计将要冻结资金超过9000亿,6月底之前,估计中行将发行,届时有望冻结资金超过万亿。这对短期流动性构成了较大的威胁。因此我们认为在此之间采取紧缩性货币政策的可能性不大。

  近期债券市场再度陷入较为尴尬的境地。宏观数据依然强劲、政策风险挥之不去,即使是一直支持债券走强的流动性也变得非常脆弱,投资信心也仍然非常敏感。综合这些因素,未来债券市场将会继续保持弱势调整格局。因此未来投资者应继续保持较为谨慎的投资策略。我们认为短期品种相对较为安全。从5月30日开始的本轮调整情况来看,沪市非跨市场的中短期品种调整幅度明显偏大。同时,对于央票和短期融资券而言,尽管利率仍有上升的空间,但是目前基本是比较安全的投资区间,收益率也是可以接受的,因此应该是较为理想的投资品种。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爱问(iAsk.com)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