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证券 > 正文
 

中行112亿美元IPO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6月12日 16:46 《财经》杂志

  中行的备受追捧,在很大程度上还是应当归功于时间窗口

  □ 本刊记者 凌华薇 于宁/文

  在不到十天的时间里,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中行,香港交易所代码:3988)激起了香港和上海两个证券市场的空前关注。

  在香港,中行在6月1日正式挂牌后不久,即行使超额配股权(亦称绿鞋),最终以112亿美元的筹资额,成为迄今全球第四大IPO(首次公开发行);在内地,6月9日中行通过了中国证监会的发审会,正准备以最快的速度登陆A股市场。

  继交通银行(香港交易所代码:3328)、中国建设银行(香港交易所代码:0939)之后,中国银行的双重上市正在将1998年以来的银行业重组改革推向高潮。

  天时地利

  几乎没有人能够预料到中国银行上市的火爆场面。此前,中行在引资过程中频频遇阻,大案要案屡次被揭出。在改制前夜,这类案件的爆发率更加惊人。

  中行招股说明书里显示,2003年,员工举报案件金额34宗2900万元,2004年32宗9800万元,2005年则爆增至75宗11.76亿元。事实上,在正式路演之前的2006年4月,中行河南沈丘支行又传出涉案逾1亿元的基层票据欺诈案件(参见“中行沈丘支行再曝票据案”)。

  不唯如此,中行的经营情况也并不乐观。资本回报率(ROE)、资产回报率(ROA)、净利差、成本收入比、不良贷款比例,几乎每个硬指标都弱于与之规模相当的建行。然而,最终中国银行在大势走低的情况下,仍然得到了投资者的狂热追捧,上市当日即在招股价2.95港元的基础上上浮15%,随后一举超过了建行。

  “中行选择的自身定位比较好,通过扬长避短赢得了投资者的兴趣。”中行主承销商高盛(亚洲)公司董事总经理胡祖六称,“投资者并没有梦想中国的银行一夜之间变成花旗或者美洲银行,关键是管理层要知道差距在哪里,如何改进。”

  这一策略在中行的招股书中确有体现,其中长达30页的内容用于披露风险,为近年来少见;中行董事长肖钢在路演过程中坦率地面对各种问题,也令投资者印象深刻。除此之外,中行对于自身业绩也进行了积极解读。过去几年间,中行贷款平均增长率只有6%,远远低于一般是双位数的同业水平。对此中行表示,这一方面反映了中行较为审慎的态度,另一方面也为未来的增长提供了空间。“中行的财务指标目前不如建行,比如建行的成本收入比为41%,中行却有47%。但是这恰恰说明中行的成本压缩空间更大,而投资者买股票主要是看未来。”胡祖六如是说。

  在此,中行旗下的上市公司中银香港(香港交易所代码:2388)的重组经验为中行提供了有力的支持。2002年中银香港上市时,其不良资产比例高达9.5%,上市后更曝出刘金宝、丁燕生等高管落马的丑闻。但近年来中银香港逐渐证明了其处理危机和遗留问题的能力。中银香港在没有政府注资的情况下,不良资产比例已经下降到2%,资本回报率更是达到18%以上,其股价一路上升,盈利能力、管理风险的能力也已得到市场的一定认同。

  特别是中银香港对其重要职位——比如风险总监、IT总监等——进行全球招聘,使得投资者憧憬中行未来能够复制中银香港的持续重组模式。

  尽管如此,中行备受追捧,很大程度上还是应归功于“时间窗口”。今年以来,全球货币条件宽松、资产价格不断上涨的趋势愈演愈烈,中国经济的持续高增长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国际游资,尤其是与宏观经济关系密切的金融股更是各路资金追逐的目标。在交行和建行上市后,这一增长故事得到了印证,为中行的上市铺平了道路。据上市主承销商高盛统计,中行在路演过程中吸引了高达1600亿美元的订单。这一数据是建行去年发行时的四倍。

  “仔细分析中行的投资者结构可以发现,尽管其国际配售部分获得了超过20倍的认购,但涌向中行的热钱中,对冲基金占了相当比例。”一位国际投行分析人士称,由于中行和建行在海外投资者看来几乎毫无差别,很容易成为套利的对象,因此积聚了相当可观的投机需求。

  从H股到A股

  中行的上市结果堪称完美,过程却历尽坎坷。

  2005年3月,中行虽然先于建行签下海外战略引资的谅解备忘录,随后却因苏格兰皇家银行(RBS)的股东反对而遇阻,最终采取了被人诟病的“一拖多”合资模式。至2005年8月30日,中行公布承销商正式启动IPO, 但很快又出现了国有股东对另一战略投资者亚洲金融控股公司(淡马锡)入股的不同意见。

  迟至2005年10月,中行才勉强完成引资,定下11月1日向联交所递交申请、2006年4月底前上市的计划。然而,这一计划再次被打乱。先是中行大股东汇金公司与中国

证监会就汇金所持股份是否全部转为H股发生争执,继而社保基金就国有股转持问题与汇金公司产生不谐之音:按规定,海外上市需将筹资额的10%左右的股份划入社保基金,但汇金公司由于管理的是外汇储备,不希望降低其股权比例,而是希望以现金或者未来股息的形式向社保基金上缴。

  上述纠纷再度花去三个月的时间。最终汇金公司与证监会达成妥协,汇金所持股份在香港和A股均可减持,未来汇金可以将部分股份转为H股,但需要再次经过证监会审批。汇金也同意直接转让给社保10%的中行H股股份,使得社保在中行的持股比例达到4.5%左右。

  如是反复,到2006年2月底,中行才拿到了国务院最后审批的“路条”,向香港联交所递交上市申请。

  相比之下,中行的A股发行审批一路绿灯,预计最快将于今年6月底以前在内地上市。中行在今年2月取得国务院批文时,即曾考虑过A+H同步发行的可能,但终因内地审批时间的不确定性而作罢。当时中行即定下全力发行H股,然后以最快速度上A股的计划。目前中行正是在这个框架下推进。

  中行的快速回归,一方面体现了监管层对于大型国企回国上市的迫切愿望,另一方面也是出于成本考虑。

  由于中行准备的财务数据在6月以后即不再适用,中行本身亦有快速上市的愿望。据悉,中行的A股招股说明书是近年来最为详细的一份,除个别内容因会计准则差异调整,基本与H股的上市资料一致。根据招股书披露,中行将发行总额不超过100亿股的A股,发行价目前尚未确认。

  历尽劫波的中行终于取得了IPO的成功,中行在路演中许下的承诺,在今后应成为持续改革的动力。“中行此次的一个优点是故事讲得比较好,不过未来的压力因此也会比较大。”汇金公司一位高级管理人员如是评论。中行近年来贷款增长都在6%左右,竞争对手如建行的增长目标也不过6%-7%,中行将怎样达到规模年增长15%、利润增长近30%,同时继续压低不良资产率的多重目标?

  事实上,中国国有控股商业银行们距离最终的改革目标仍有很远的距离。一方面,中国的国有商业银行在总行层面的财务重组早已展开,但在业务流程改造、内部机构设置方面的改革却难以推动,管理层对于打破既有权力格局的决心仍嫌不足。另一方面,在公司治理层面,银行董事、管理层的选拔均留有强烈的行政痕迹,各利益相关方不以商业目标为旨归、各自为营的现象亦时有发生。

  如何建立和完善市场化的董事会和管理层,使之服从股东利益最大化的目标,仍是当前

银行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

   中行沈丘支行再曝票据案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