员工持股应对症下药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6月12日 11:38 上海国资 | |||||||||
不同性质类型、行业、规模的企业,选择的股权激励方式是不同的,特别是智力密集型、劳动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企业之间的员工持股,具有很大的差别 徐琳/文 资本密集型企业
该类企业的特点是:巨额资本是企业价值创造的主要来源,在单位产品成本中,资本成本与劳动成本相比所占比重较大,每个劳动者所占用的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金额较高。 在这种类型的企业中,一般员工创造的价值并不突出,主要是高层管理者对公司业绩的提升有较大影响。因此,在员工持股方案设计中,我们认为应主要激励高层管理者,以鼓励其利用个人在管理方面的能力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同时,由于在该类企业中资本创造的价值最大,因此员工持股的总比例应该较低,上限不能超过资本要素方所占的比例。 【案例】上海某房地产集团公司 该集团是以房地产开发为主营业务的大中型上市公司。截至2005年6月,集团已拥有多家控股子公司,总资产62.76亿元,净资产25.61亿元。属于典型的资本密集型企业。 这家企业当初的咨询需求是在改制过程中实现员工持股,但是其内部对于持股范围的意见很不统一。通过调研发现,其此次采取员工持股更多的是为了达到激励的目的,而非搞福利或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等。根据企业特点,建议其持股范围定为高层管理人员,国有股适当退出,采取自然人持股方式,高层持股比例在10%以内。对于改制中人员方面的其它问题,采取股权激励以外的更合适的方式进行解决。 劳动密集型企业 该类企业特点是:主要依靠大量使用劳动力,创造价值,而对技术和设备的依赖程度较低,生产成本中工资与设备折旧和研究开发支出相比所占比重较大。 基于上述特点,激励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员工的劳动效率。因此,在这种类型的企业中,实行员工持股的作用不会太明显,企业往往采用其它的方式达到提高员工效率的目的。如果采取员工持股,在持股范围上就会比较宽泛,甚至是全员持股;又由于员工的价值创造量的差距不大,因此持股比例也不会拉得太开。 这类企业的典型代表是制造型、服务型企业等。 【案例】广东某物业公司 该公司主要从事物业管理服务。其固定资产仅50多万元,共有员工56人。 这家企业的咨询需求也是在改制中实现员工持股。但企业特点并不适合搞员工持股。由于上级要求该企业通过员工持股实现国有资本的完全退出,通过调研发现内部员工的持股积极性也都很高,因此,提出了全员持股的方案建议。最后,通过记名方式,全体员工持有企业80%多的股份(留下一小部分作为预留股,为未来人才储备),人均持股都很低,最高与最低持股比例之间相差只有2%,得到企业领导和员工的认可。 当然,全员持股也有不少弊端,容易造成未来决策效率的下降等,需要慎重考虑,或同时采取其他防范措施。 智力密集型企业 该类企业特点是:集中着较多的中高级技术人员,综合运用先进的、现代化的科学技术成就,多数是属于需要花费较多的科研时间和产品开发费用,能生产高精尖产品的单位。 基于上述特点,我们判断这类企业的价值创造主体是掌握这些知识和技术的人员,一旦这些人员流失,企业也就丧失了竞争力。因此,在这类企业中实行员工持股,持股的范围不一定会很大,主要激励技术和管理骨干,在持股比例上,对于不同层次的技术、管理骨干拉开较大差距。 【案例】湖北某大型设计研究院 该院是大型中央勘察设计单位,近年来一直位居全国勘察设计综合实力百强前列;业务来源完全市场化,职工人数1500多人,骨干队伍相对庞大,团队作用远大于个人作用。 其咨询需求是实现对核心骨干队伍的股权激励。我们特别针对管理骨干和技术骨干设计了岗位股,而且在高层管理、技术骨干和一般管理、技术骨干之间拉开差距,高的出资几百万,低的只有几万,而且,由于高层持股出资额较大,采取了信托等方式,顺利实现了对企业核心骨干的激励。同时注重对其他人员的观念引导,没有引起内部不公。企业在进行股权激励后的三年内,发展速度和规模有了很大提高和扩大,可以说,这次员工持股改革为企业发展带来了很大契机。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