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证券 > 宝钢收购G邯钢 > 正文
 

宝钢邯钢资本鏖战 全流通时代打响并购战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6月11日 03:28 中国产经新闻

  本报记者 郑小栓报道

  在宝钢邯钢资本鏖战的同时,和讯网举办了“交锋—全流通时代的并购战”,交锋对话全流通时代的并购故事。

  文国庆:故事就是故事!

  这个收购故事缘由就是邯钢由于股改原因发了9亿份股改权证,我们这次股改中发行的权证是实实在在的要送交股本的,这种权证具有非常实际的意义。我在4月中旬有个预计,说5月份这个故事会开讲,我一直认为它是故事,它不是那么就容易形成的,包括政府,就是国家和地方政府的态度不一样,要实现实质性的收购意义不是特别大,不是说没有意义,而是在现行体制下做起来非常难。但这件事情是一个题材,是一个砝码,只是具备了一个可行性,或者一个必要条件,但并不是一个宝钢要收购它的充分理由。因为宝钢收购对象很多,再一个邯钢本身资源还没充足到值得它进行这么大规模收购的时候。拿下邯钢没什么意义,如果没有河北政府的支持,你也是没希望的。

  冀书鹏:中国钢铁托拉斯的故事

  宝钢收购邯钢炒股票的可能性非常小。宝钢在2004年增发240亿的时候,市场就传出了消息,这240亿资金主要用于收购武钢和马钢,去年年底宝钢通过战略合作控制了马钢,其实我当时判断,宝钢一分钱不花了,拿到了对未来控制马钢的选择权。现在又开始朝邯钢下手,从大的视野来看,宝钢是在构建一个泛中国的钢铁托拉斯。

  去年我以国家开发银行股份的身份进入了河北钢铁重组,首先邯钢的地缘特征与宝钢有非常强的互补性,邯郸是陕煤和晋煤出口的第一关口。还有一点,钢铁是个腿软的经济,在地域上必须有站点,才能取得经济效益。据我所知宝钢早就在跟邯钢和河北省接触了,但在开两会的时候,邯钢董事长在各种场合强调在跟蒂斯克鲁伯接触,我们知道蒂斯克鲁伯无论从吨位来讲还是从什么来讲,都不如宝钢,两国期间最热的一个话题就是外资收购问题,这件事至少给宝钢绕过行政力量,直接为邯钢动手创造一个渠道,宝钢在得到高层的默许的情况下,叫起了邯钢。

  沈中华:它不是一个故事

  关于宝钢和邯钢这个事件,邯钢4月份推出这样一个方案,我们已经关注了这件事情。从宝钢收购二级市场持有股票的这件事情来看,我的观点它不是一个故事,也不是为了炒作,宝钢这两年的公司背景不应该是一个炒作的代表,不应该发生在宝钢身上。

  从这个事件来讲,宝钢收购它的权证也好,收购它的股票也好,权证是一个很好的东西,我想进可以攻,退可以守,但我们要注意权证是一年后行权的,所以邯钢推出这样一个权证的时候肯定已经充分考虑了。我认为宝钢收购邯钢这个措施来讲,最终途径还是要跟政府协商,跟邯钢协商,就是走协议收购的道路;从钢铁行业总的发展趋势来讲就是做强做大这个行业,最后结果可能就是宝钢收到了部分邯钢的股票,或者是通过权证,一年之后行权,形成相当的比例或者是作为第二大股东,可以通过这种方式来合作,就是说不一定要对抗。两个钢铁公司,宝钢是国内的龙头,将来跟邯钢的关系,通过两强的纽带,会产生比较好的结果。我认为要不就是协议收购,要不就是在邯钢结构里面成为一个参与者。在集团里面包括一个钢铁,还有一个500万的项目,资金量还是比较紧张的,需要钱,这次为了反收购又拿出了15个亿,对它的压力还是比较大的。总的27个亿股权里面,他掌握了15个亿,所以一年之内还是不会有太大的威胁,如果9个亿全部行权,地位可能还是比较危险的。

  还有一点,武阳钢铁也好,500万的项目也好,对他们来说是很有用,就是定向增发。最后可能就是通过双方的协商。邯钢可能会做到50%,他们会想到这个。对它来讲,我们可以看一下4月份以后邯钢的走势,我们预计这个方案出来以后,价格马上就往上走,但市场在往上走,它是往下走,所以整体来讲邯钢的操控能力还是挺强的。

  《证券市场周刊》研究中心王飞认为,未来十年

资本市场的主题就是上市公司的控制权争夺和运用。我们认为这次宝钢和邯钢的收购上,不管结果如何,它对于中国股市全流通环境下的控制权争夺,是一个非常有典型意义的一次预演。最后的结果我们认为可能真正实现控制权的转移是非常困难的事情,但是协议下的并购整合也许是他们的最好选择。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