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证券 > 中国股权分置改革专网 > 正文
 

135家股改交叉持股面临解禁 限售盛宴即将开场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6月10日 01:55 证券日报

  □ 本报记者 闫立良

  投资是以牺牲投资者今天的消费,期望未来能够得到更多财物的经济活动。现在大量参股其他上市公司的上市公司终于看到了收获的曙光:交叉持有上市公司的股份即将成为流通股,这将给它们带来巨大的价值增值。

  统计数据显示,目前市场上有多家上市公司也是别的上市公司的“老板”。这种现象在股改之前,带给投资方的多是不利因素,由于交叉持有的股份是不流通的法人股,使股权投资变成长期投资,变现困难。而这些被迫长期投资的股权除了可以得到分红、有利于开展关联交易外,最大的诱惑就在于有着巨大的升值潜力。尤其是在股改之后,135家已完成股改的交叉持股上市公司限售股份面临解禁,让这种升值潜力即将迸发。这些公司正在成为机构投资者和个人投资者追逐的对象。又一场暴利“盛宴”已经准备就绪,就等“开席”时间一到,各方就可尽情饕餮了。

  价值重估增值明显

  随着股改不断深入推进,国内A股市场全流通环境日益临近。上市公司的资产价值面临在全流通视野下的重新估价,最直接的重估目标则是对上市公司交叉持有的法人股价值在全流通环境下的价值重估。

  资深市场研究人士指出,目前90%以上A股的市净率大于1,因此全流通后,结合新的会计准则,长期股权投资中的法人股的价值不再是简单按照每股净资产计算的账面价值,而是按照公允价值,即二级市场上的交易价格为主要计量依据。因此,对于市净率大于1的A股,其法人股在流通后的价值普遍存在明显提升的潜在机会,并对持有上市公司法人股数量比较多的A股公司的净资产和盈利水平将形成一次明显的重估动力。

  经统计,沪深两市共有200家以上的上市公司持有其他上市公司的非流通公司股权,持有其他上市公司非流通公司股权超过5000万股以上的上市公司有30家。本报数据部统计的结果显示,目前已有135家交叉持股公司完成股改,54家交叉持股公司进入股改程序(详细数据请参看本报6月6日B3版和6月7日B1版)。上市公司交叉持股主要分为两类:一是上市公司控股其他上市公司,如东方集团控股锦州港(已进入股改程序)等;二是上市公司参股其他上市公司,这是目前A股市场上市公司交叉持股的主流特征,如东方集团、岁宝热电参股G民生,G华资参股G华夏,G宁高科参股G栖霞、G中信等。

  全流通对这些交叉持股的上市公司来说,将带来两大积极效应:一是资产盘活。在限售期满后,可以直接在二级市场变现,这有利于相关上市公司的财务管理,如资金紧张时可通过适度抛售其他公司的股权来筹集资金。而且,股权成了“硬通货”,在银行质押等过程中,也可筹集更多的资金。二是资产增值。在股改之后,其持有的上市公司股权将以二级市场价格为定价依据,这些股权将大大增值,从而使相关上市公司内在估值水平迅速提升。

  最先一批完成股改的公司的部分非流通股禁售期不久就会结束,届时,持股比例在5%以下的股东具有较强的减持套现愿望,而持有此类股权的相关上市公司的当期投资收益将会大幅提高。如G中信、G中化等公司非流通股在2006年8月将首先面临解禁,持有G中信的雅戈尔、两面针,持有G中化的中大股份如果减持套现,都会大幅提高他们的当期投资收益。

  分析人士认为,6月份之后,G股限售可流通股的逐步上市以及新会计准则对长期股权投资的新规定,上市公司交叉持股的隐性收益必将逐步体现。“交易性金融资产”一般是指上市公司短期投资项目下的可实现损益,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则更适应于上市公司投资的可上市非流通股,其通过公允价值与历史投资成本之间的差异来调整所有者权益。因此,理论上持有其他上市公司非流通股的这部分隐性投资收益,都可以在将来逐步增加每股净资产。另外一种是参股和联营子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持有20%以上股权,但没有实际控制权),这类长期股权投资的投资收益也要以成本法来体现,而且合并报表中与母公司报表一样。因此,一些上市公司持有其他上市公司的非流通股,若符合自身业务的经营发展方向和产业链布局思路,特别是当初仅仅作为上市“赞助人”角色参股的非控股股东,很有可能在未来合适的市场环境下兑现这部分收益。

  三类持股最有潜力

  在189家已完成股改和进入股改程序的交叉持股上市公司中,究竟哪些最有升值潜力呢?记者采访的多位市场人士认为共有三类公司增值潜力会比较大。

  首先是所持股份最早可以流通的上市公司。最早上市流通的是G中化,8月12日上市,其次是G长电、G中信。像持有G中化的上海石化和中大股份就有可能因为是第一批受益个股而受到市场阶段性追捧。G中大已经完成股改,股价不过3.34元(6月9日收盘价),也是比较好的炒作品种。持有G长电的是华能国际,其减持可能性比较小。

  持有G中信的G雅戈尔、两面针这两家公司在二级市场上的表现就非常抢眼。即便不兑现,也会给市场带来极大的示范效应。

  其次是所持股份可以增值的个股。股改限售期虽然临近,但有的公司作出了分批减持承诺,如一次减持不超过5%,或在某个价格之上才能减持等,这就要求被减持对象能有稳定的成长性,保持股价持续上扬或稳定。如果质地不好,股价下跌,也会导致持股人资产的缩水。

  据统计,在2006年解冻的G股中,32只个股有最低限售价格条款,其中近一半的当前股价远远低于最低限售价格。如7月份即解禁的G紫江调整后最低流通价为3.08元,6月9日的收盘价不过2.42元。减持价远远高于最新股价的中小企业板股票则更常见,如8月4日面临解禁的传化股份最低限售价是16.67元,6月9日收盘价仅9.08元。6月9日收盘价为6.70、4.92元的美欣达、凯恩股份在10月底11月初的减持价达12、11.74元。

  对此,分析人士认为,最低限售价格表达了大股东的减持意愿或者其对公司估值的底线。对于大股东自身减持意愿较为强烈但当前股价仍远低于最低减持价格的公司,大股东可能有动机拉升股价以获得实质性流通权。可见,从较长时期来看,这些远远低于其减持价的个股存在着良好的上升空间。

  市场人士建议关注持有银行、证券、港口、电力以及中小板企业股权的个股,如G新大陆、G特变、G申能、岁宝热电等,他们持有的G民生、G浦发、外运发展等具有稳定成长的潜力。

  第三是持股家数比较多的个股。持股家数比较多,就好比上市公司本身也在作投资组合,没有将所有的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由于拥有很多公司的股权,交叉持股公司可以根据市场行情来选择兑现时机,以保证投资收益的最大化。像宏源证券、G陆家嘴、深宝安等就属于此类个股。

  此前,法人股的重估题材已经有一波不小的炒作,但是,随着以前的纸上富贵将成为切实可兑现的真金白银,该题材有望迎来又一轮的追捧,特别是前期涨幅较小的股票因此将获得股价上行的催化剂。如持有G中化的上海石化和G中大,持有G申能的G陆家嘴和G兖煤、拥有中航精机3.2%的东风汽车等。

  虽然这部分股份上市流通会给市场带来一定的压力,但同时也给市场带来了新的机会。尤其是对一些持有较多“法人股”的上市公司来说,随着“法人股”的兑现升值,可分享到全流通带来的“红包”。

  重点公司溢价空间大

  上市公司的法人股大多以面值认购,经过多年积累,原始成本极低,一旦获得流通权后必将有巨大的溢价空间。比如东方集团:公司持有锦州港2.56亿法人股,占总股数27.13%,为控股股东。目前锦州港净资产是1.367元,股价是5.51元(6月8日收盘价)。2005年0.14元的每股收益和2006年0.20的每股收益预测,未来全流通价格即使以15倍的动态市盈率计算,也将在3元以上,东方集团持有锦州港法人股的全流通后价格在8亿元以上。

  东方集团目前还持有G民生3.4亿法人股,占公司总股本的4.71%。目前民生银行的每股净资产为1.92元,价值超过6.5亿元,而公司最初投资不到1.4亿元,在不计算近几年红利的情况下,投资收益超过5.1亿元。而股改完成后,G民生6月9日的收盘价为3.94元,东方集团的财富增值已接近12亿。

  初步计算,东方集团在锦州港和G民生的初始投资到到4亿元,全流通股后价值可望达到18亿元,投资收益超过14亿元,这对东方集团无疑是重大利好。此外,公司持有未来上市公司新华人寿9628.8万股股票,考虑到新华人寿未来一旦上市,也将为公司带来巨额投资收益。

  烟台冰轮在G万华上市时投资的200万股烟台万华法人股,经过G万华的高速扩张送股,目前持股已经达到1414.4万股,翻了7倍,而公司该项目的原始投资成本仅307.6万元,而近几年累计分红超过200万元。烟台冰轮目前持有G万华的法人股净值2400万,股改后6月9日收盘价为13.75元,所持股份价值已经接近2亿元,其增值十分明显。

  G申达持有数量较大的法人股,其中包括G欣龙、G龙头、G百联、G申能和G同达等十多家上市公司,在历史上经过多次分红送配后,申达持股成本已经大幅度下降,而在上市公司完成股权分置改革并度过法人股禁售期,法人股取得流通权后就可以通过二级市场按市价减持来看,其潜在的巨额股权投资收益很大。

  分析人士认为,从上市公司交叉持股角度,可以挖掘到很多类似的交叉持股增值较明显的股票。目前这些个股基本都处于市场低位,其价值没有被市场挖掘,正是投资和投机的好品种。

  新浪财经提醒:>>文中提及相关个股详细资料请在此查询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