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证券 > 正文
 

应“渐进”冻结流动性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6月09日 05:42 中国证券报

  中信银行上海分行 赵慈拉

  目前流动性过剩引起了经济界的普遍关注,货币结构性变化是产生流动性过剩态势的重要原因。笔者认为可试行每旬递增0.1个百分点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方法来达到冻结基础货币的目的。

  准货币内涵属性扩大

  基础货币内生性增长是市场流动性过剩的根本原因。在国际收支持续双顺差的背景下,央行为购入外汇而投放了过多的基础货币。2005年初外汇占款余额为55,350亿元人民币,2006年3月末升至为80,108亿元,增幅达到45%。

  准货币内涵的演变则加剧了市场流动性。广义货币M2与狭义货币M1之间的差额被称为准货币,它是由国民储蓄包括家庭储蓄、企业储蓄、政府储蓄和其他存款所组成,相对M1具有较强的稳定性。但随着准货币内涵属性的扩大,其活跃性也在不断增强,体现出新的特性。

  例如,活期存款向通知存款转化;

证券客户保证金被列入M2范畴;巨额私募基金滞留于M2中;巨额保证金存款虚增了存款规模;远期购汇套利交易创造了流动性;企业利润的不分配形成企业储蓄等等。

  M3向准货币转化

  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发展,出现了投资基金公司、

住房公积金、担保公司、社保基金公司、期货公司等非银行金融机构和QFII机构投资者。但根据目前沿用的央行1994年对货币供应量的定义,保险公司、担保公司、社保基金公司、期货公司等金融机构和QFII机构投资者在商业银行的存款未列入在广义货币M2之内,按央行的货币口径被称为M3。

  据央行统计显示,这部分未纳入广义货币的存款在2006年3月末的余额为12034.8亿元。因保险协议存款利率逐年趋低,大量的保险协议存款到期后分流至债券、

股票投资,加剧了M3向M2转化。

  银行承兑汇票虽然属于M3范畴,但作为商业银行的一项真实负债,已承兑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同样可以以票据形态,发挥M2的支付与流通的货币作用。

  这些未纳入广义货币范畴的货币与准货币的交互转化,无形之中加剧了市场的流动性。

  新增贷款流向准货币

  央行统计显示,今年前四个月人民币贷款增加额已占到本年度计划的60%。但是今年3月末和4月末的货币M1余额较上年末余额,非但没有增加却反而有所减少。

  这反映了今年新增贷款的途径并没有直接进入代表实体经济的M1,而是流向了准货币。这其中包含了诸多因素,如贷款通过保证金形式进行远期购汇;贷款作为保证金,申请开立银行承兑汇票后用以支付;显然也有部分贷款流向了证券客户保证金;当然也存在一定规模的货币从M1转化为准货币,如工资性的支付转化为居民储蓄。

  应动用微量递增存款准备金率

  M1反映了实体经济中运行的货币数量,因此M1数量的升降与CPI具有较强的相关性。而准货币则代表了虚拟资本市场中运行的货币数量,伴随准货币的过量增长将会增大投资需求,导致债券、股票、期货、贵金属等金融资产的价格高企。

  在选择何种货币政策操作工具与操作方式上,既要考虑到央行运用其调控货币供应量时具有主动性和操作成本,亦要兼顾商业银行体系的适应性,减少货币市场的流动性波动。要达成此种共识的前提条件是中央银行在决策上要有前瞻性,使商业银行能够对央行未来的货币政策操作产生预期,即形成合作博弈的环境。对此,笔者认为可试行每旬递增0.1个百分点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方法来达到冻结基础货币的目的。

  按照2006年3月末商业银行的存款额287,018亿元测算,每提高0.1个百分点的准备金率,可冻结超额准备金287亿元,约占每旬外汇占款净增额550亿元的52%,与净增额形成相对固定的配比结构,持续一年的冻结额约为12,000亿元。

  递增冻结是与现行法定准备金的每旬计缴同步进行的。只要央行采取公告操作,全年度实施,商业银行完全能够产生适应性预期,平衡每旬的资金计划,实现货币市场利率的平滑走势,避免一次性调高存款准备金率一个百分点对市场利率带来的冲击。

  央行在递增型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基础上,再辅之于国债回购、现券交易和发行票据等操作工具,在公开市场上进行适时微调操作即可,扭转目前每周被动性巨额回笼的单向操作的状况。

  实行每旬微量递增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控方式后,商业银行无论存款增加与否,可贷资金比例都将逐旬递减,虽然增加了存款的机会成本,但因法定存款准备金的利率1.89%高于商业银行的平均筹资成本,使之仍有收益;并且可贷资金比例的减少,将起到减缓商业银行贷款扩展能力的同步效果。

  央行短期票据的缺陷在于,发行时可以吸收市场流动性,到期后却又为市场创造了流动性,使市场利率乃至金融资产价格产生波动。采取微量递增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方式吸收基础货币,将可避免因吸收(央票发行)和创造(央票兑付)的循环操作对市场流动性产生的波动。

  实行每旬微量递增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控方式,中央银行的操作成本较之于发行票据为低,且可控制。不会对货币市场造成很大的影响,给国债市场利率带来波动,也不会干扰央行日后对利率政策的调控,完全可以实现货币政策的利率平滑。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爱问(iAsk.com)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