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证券 > 新股频道 > 正文
 

王小智:应增加询价机构报价透明度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6月09日 05:42 中国证券报

  湖北 王小智

  中工国际的发行拉开了全流通下新股发行的序幕。不过,从中工国际的发行来看,也暴露出了新股询价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

  比如,根据发行人中工国际与保荐机构国信证券5月31日发布的“中工国际首次公开
发行A股发行价格区间及初步询价结果公告”,有4家询价机构在初步询价阶段的报价是低于6.17元/股-7.40元/股这一发行价格区间的。而且即便是在这一发行价格区间的报价,也有8家询价机构的报价是低于每股7.40元的。然而,从累计投标询价的结果来看,在132家有效申报的机构投资者当中,除工银瑞信核心价值与银河稳健两只基金报价低于7.40元外,其余机构报价均为7.40元。也就是说,至少有10家在初步询价阶段报价低于7.40元的询价机构,在累计投标时把自己的报价提高到了7.40元。明显表现出两次报价的不一致。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笔者以为在很大程度上与询价机构报价信息的披露缺少透明度有关。因为目前对初步询价结果的披露,公布的只是一个询价结果的汇总数据,并未公布各个询价机构的具体报价情况,以致于这些询价机构有了一块遮挡自己脸面的遮羞布。

  那么,如何杜绝这种询价机构前后报价不一致的事情发生呢?笔者以为,最好的办法就是增加询价机构报价信息披露的透明度,将各个询价机构两次询价的报价情况进行逐一的披露。这种详细披露的好处在于:

  第一,有利于接受群众的监督。将各个询价机构的报价公之于众,谁报高价,谁报低价,谁报价前后不一,这就一清二楚了。第二,有利于增加询价机构报价的责任感。目前询价机构在报价上有很大的随意性,所报出的价格往往脱离

股票的投资价值。但在群众的监督下,机构对询价就不能不认真对待了。特别是那些前后报价不一的询价机构,甚至要为自己的这种不诚信行为付出代价。比如,失去认购新股的机会,甚至被取消询价对象资格。第三,有利于促使询价机构提高询价水平。在群众的监督下,胡乱报价显然是行不通了,而且长期报价离谱,询价机构的询价能力也会受到质疑。因此,在这种情况下,询价机构只有提高询价水平一条路可走。而要做到这一点,询价机构自然就会加大对新股研究的力度了,并最终尽可能地报出一个接近股票价值的价格。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