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证券 > 正文
 

股权价值评估渐成主流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6月09日 05:42 中国证券报

  本报记者 尚晓阳 本报实习记者 俞靓

  随着国有企业改革不断深化,国有产权流转速度越来越快,我国资本市场已从早期的资产重组为主过渡到资本运营和股权重组为主。对此,有关部门呼吁,资产评估行业要从实物评估尽快发展到企业价值和股权价值评估,以适应资本市场发展的需要。

  财政部副部长朱志刚表示,目前企业重组、并购等资本运营发展迅猛,我国企业在海外及跨国公司在我国的重大并购行为都十分活跃。这要求评估行业从注重实物资产评估尽快转向到企业价值、股权价值的评估与研究上。

  “企业并购过程中,投资者已不满足于从重置成本角度了解在某一时点上目标企业的价值,更希望从企业现有经营能力角度或同类市场比较的角度了解目标企业的价值,”他说,这就要求评估师进一步提供有关股权价值的信息,甚至要求评估师分析目标企业与本企业整合能够带来的额外价值。同时,

资本市场需要更多以评估整体获利能力为代表的企业价值评估。

  朱志刚指出,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资本市场需要更多的评估整体获利能力为代表的企业价值评估。企业的价值并不简单等于企业组成资产的价值之和;部分股权的价值也并不简单地等于企业全部股权价值与相应股权比例的乘积。他形象地比喻说,传统的实物资产评估是“见木不见林”,而以评估整体获利能力为基础的企业价值评估则是“见木更见林”,两者在理念上存在很大不同。

  国资委产权管理局局长郭建新也认为,在以国有产权流转为主的改革形势下,迫切需要企业价值评估。如今,国企改革不再是突围式的改革,而是为了把企业做强、做优、做大而努力;改革从企业层面上升到整个经济层面来进行;改革已经不是过去那种简单加减式的改革,而越来越多地集中到产权制度的变革上。

  “资产评估是国企改革中遇到的最迫切问题之一。”郭建新强调,目前资产评估中普遍运用的重置成本法已经难以有效体现和度量企业未来的成长性、管理水平、企业文化及许多无形资产的价值;难以有效地判断企业各单项资产有机结合后的整体效用,也难以适应小比例股权流转的评估要求。

  近几年来,国内三家产权交易所每年国有产权转让交易量增幅超过20%,2005年央企产权转让交易量是2004年的3.5倍以上。“在这种情况下,迫切需要企业价值评估。如果我们还是沿用传统的重置成本法,各方对评估的必要性都会产生疑虑。” 他说。

  此外,

证监会有关人士表示,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即将迎来新的爆发期,有关部门应结合
证券
市场实际,扭转目前主要采用重置成本法的企业价值评估现状,改为以收益法为主,并至少用两种以上评估方法进行企业价值评估。

  他建议结合证券市场的监管实际,改进企业价值评估。首先,目前主要采用重置成本法的现状应予扭转,企业价值评估应以收益法为主,并至少用两种以上评估方法,如收益法与市场法组合,或收益法与重置成本法组合。同时,出台操作性更强的指南,对收益法下的评估程序、未来收益测算的注意事项以及如何量化折现率的考虑因素等作出规范。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爱问(iAsk.com)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