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证券 > 正文
 

潘保清20多年收藏藏品数千件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6月09日 01:55 金融投资报

  一枚银币激发收藏兴趣

  上世纪80年代初期,潘保清在四川眉山一个皮革加工厂当普通工人,当时每月收入才几十元钱。一个偶然的机会,他与一位当地的古玩商成了好朋友。在古玩商的指导下,便以10元钱买了一枚银币。过几天,让潘先生没有想到的事情发生了——原来10元钱买来的银币被人以15元的价格买走了,结果一下就赚了5元钱。虽然只赚了5元钱,但对当时月工资才
几十元钱的潘先生来说,已经是一个不小的数目。于是潘先生又向古玩商买了一些银元、玉圈等,并且每次都能赚到一些钱。一个月下来,买卖古玩赚的钱已经超过了当时每月的工资收入。潘先生也因此对收藏产生了兴趣,学起了古玩知识,走上了收藏之路。

  一次“捡漏”赚5万

  潘先生在学习古玩知识的同时,也经受不住古玩收藏的诱惑力,于是自己单枪匹马在当地到处收购古玩。第一次外出时,便听当地的村民介绍,他家有一块银锭想卖,重约3公斤左右,要价200元。潘先生看货后,觉得3公斤重的银锭才200元的价格,千值万值,当场用200元就把银锭买回了家。结果经过一番清洗后,才发现银锭根本不是什么银锭,而是一块金属铅。但这一次潘先生并没灰心,而是努力地向行家请教,学习收藏知识。

  机遇总是给有准备的人。1988年初,潘先生听说废品站经常会出售一些东西(即古董),往往只需要较少的价钱便可购得。于是潘先生便与一家废品站的工作人员交上了朋友,并告诉工作人员自己喜欢收购的东西。就这样,只要废品站一有货,但主动给潘先生送上门。有一天,工作人员给他送来了一筐铜残片(约5公斤)、两只30厘米高的铜花瓶和一只铜盅,说这些东西都是金属的,如果喜欢随便给一个价。当时潘先生只认出了那一筐铜残片(实际上是银残片),便用100元把这些东西全买下来。经过清洗后,发现铜花瓶和铜盅都是唐代的银鎏金花瓶和盅。结果,潘先生这一筐银残片卖了3000多元,鎏金花瓶和盅卖了5万多元。潘先生这一次“捡漏”一下就赚了5万多元。

  在有了一定的资金后,潘先生接下来便在全省范围内到处收购古玩,而且随着经验越来越丰富,潘先生的身影还经常出现在全国各地的古玩市场,到目前为止,潘先生已经收藏了1000多件各类藏品。

  热心公益事业的收藏家

  在四川的收藏界,潘先生不仅是一位业内知名度较高的收藏人士,而且是一位热心收藏公益事业的收藏家。据了解,潘先生从事收藏近20年来,经常奔波在四川省内各地,积极开展四川省的收藏工作,在全省范围内大力为四川省收藏家协会发展会员,并在其亲自组织、牵头下,先后成立了四川省雅安市、犍为县、荣县、荣经县等收藏家协会,并在这些协会担任了重要的职务。本报记者 卢建波

  人物简介

  潘保清,四川眉山市人,现任四川省收藏家协会理事、雅安市收藏家协会常务理事、犍为县收藏家协会副会长、荣县收藏家协会副会长、荣经县收藏家协会名益会长等职。主要收藏有

瓷器、铜器、陶器、石雕、木雕、钱币等。20多年来,已收藏各类藏品数千件,特别是在明清青花瓷收藏方面颇有建树,其中不乏一些明清瓷器珍品、精品。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爱问(iAsk.com)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