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证券 > 新股频道 > 正文
 

揭开新股询价三大谜团 基金担当主力QFII无诚信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6月08日 08:48 全景网络-证券时报

  证券时报记者 万鹏

  继中工国际之后,大同煤业、同洲电子和云南盐化相继公布了初步询价结果。全流通条件下新股询价的神秘面纱渐次揭开。

  初步询价就低不就高?

  从4家公司的询价对象报价结果来看,最终确定的价格区间似乎有就低不就高之嫌。

  以中工国际为例,其最终确定的发行价区间为6—6.76元,仅有9家机构的报价上限落在该区间,21家机构的报价上限都超出了6.8元,低于6元的仅有4家。而在参与大同煤业初步询价的54家机构中,27家机构的报价都超过了发行价的上限。

  对此,其中一家公司的保荐人解释说,公告的统计表格里,只列出了机构报出的最高价格,比如,一家机构在初步询价时的出价区间为10—15元,那么,统计表中就只显示了15元这一档,而10元这个最低价则被忽略了。这样一来,看起来机构出价普遍很高,但其最低报价有可能恰恰集中在最终确定的发行价格区间内。而该公司发行价格区间也正是据此确定的。

  基金为何担当询价主力?

  有迹象显示,在新股询价中基金公司可谓一枝独秀,对发行价格的确定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在目前152家具有询价资格的机构中,基金公司共有47家,较券商的数量还要少一家。尽管如此,每家公司的新股发行时,均将基金公司作为重点的询价对象,基金公司家数占到参与初步询价机构数量的一半以上。比如,参与大同煤业的初步询价的机构中,基金有20家,占58.83%;而同洲电子框定的34家询价对象中,基金就有22家,占到62.85%,远远高出其他类型的机构投资者。

  另一方面,基金公司的报价也往往成为制定发行价格的重要标尺。比如在同洲电子初步询价中,共有20家机构的最高报价落在了发行价区间内,其中基金公司占到了16家。

  对此,业内人士分析指出,基金公司成为询价主力军,影响力大大超越券商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基金公司是当前市场中最为重要的力量,资金实力雄厚,投资理念领先。相反,券商虽然数量众多,研究能力较强,但其更多的时候是以中介身份出现。

  相比之下,在最近的4次询价中,信托、财务公司、保险公司出价相对保守,体现了一种稳健的原则。

  QFII询价无诚信?

  值得注意的是,在目前4家公司的初步询价中,其他各类机构均在其中,唯独QFII缺席,而在中工国际的网下配售中,也无一家QFII获得配售。

  实际上,在去年的新股发行中QFII曾一度较为活跃,频频参与初步询价及累计投标询价,不过,在这中间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比如,在询价第一股

华电国际发行时,就有2家QFII在初步询价时的报价上限在2.52元之上,却并未缴款参与配售。此后,在中材国际的发行中,2家QFII在初步询价时均给出了超过最终发行价的报价,但在实际申购时,却没有出手。一时间,关于QFII在询价中的诚信问题被市场广为诟病。

  对此,摩根大通中国研究部主管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拟上市公司在初步询价阶段提供的资料有限,而且询价时间短暂,QFII较难作出准确的定价,因此,并不能将表面的“出尔反尔”简单地定义为缺乏诚信。

  对于QFII“缺席”询价,中投

证券研究员陈大庆认为,这或许值得国内机构投资者的反思,“在未能对一家公司的基本面及未来前景作出准确判断时,就盲目出价并以上限申购,这才是一种不负责任的态度。”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