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证券 > 证监会严打股市黑嘴 > 正文
 

证券咨询业站在十字路口 向左还是向右事关生死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6月07日 05:42 中国证券报

  本报实习记者 蒋家华 深圳报道

  随着股指向上突破一个又一个整数关口,越来越多的人确信牛市已经到来。受这些利好因素的影响,沪深两市的新增开户数也呈加速递增之势,据登记结算公司统计数据显示,目前沪深两市账号总量已达到7425万多户。 股市走牛,吸引了大量新丁在没有丝毫证券知识准备的情况下纷纷进入,他们大多缺乏风险意识,很容易被一些咨询公司冠冕堂皇、信誓旦
旦的鼓吹所迷惑,加上当前证券咨询市场没有足够权威的公司和缺乏完善的管理规范,很多人满怀期望入市却被刺的伤痕累累。

  去年底,证监会发布《会员制证券投资咨询业务管理暂行规定》,加强对证券咨询机构的监管,受不准招收异地会员等监管政策的影响,一些咨询机构经营陷入困境。面对火热的市场和严格的监管,证券咨询业将走向何方?

  艰难的维权

  “我现在是看到区号为0755的电话号码就莫名的紧张和恐惧,我害怕深圳的咨询机构再打电话骚扰和恐吓我。”广东阳江的申女士终于还是接了电话,在记者表明了身份之后,她抱歉地说。

  和所有的受骗股民一样,申女士也是在看了电视里“媒体老师”激情澎湃的演说之后心动的。“当时我记得是一位姓吴的给我推荐的股票,他在电视里说,成为他们的会员跟着他们操作,收益都能翻好几倍。并且还在私下里承诺不挣钱包退会费。”然而,接下来的情况与当初承诺的恰好相反,申女士不但没有挣钱,反而在不到半个月的时间里按照他们的推荐操作还亏了上万元,加上13000元的会费,申女士这次的损失将近三万。可是噩梦远没有结束,在申女士强烈要求退会费之后,这家咨询公司保证等她再交5000元会费成为更高层次会员之后将给她配备最好的老师。这次,申女士又被说动了。等补交了会费之后,情况没有发生任何的改变,依然亏损严重。在事实面前终于醒悟发现自己掉入一个被精心策划的欺骗陷阱中的申女士开始了投诉上访之路。

  申女士的维权之路比别的股民更加艰辛,从小高位截瘫,一直没有工作,耗尽父母养老金以及欠亲戚朋友一屁股债来炒股的她在蒙受欺骗和损失的时候几次都想到了自杀,后来在同样是一位受骗股民的鼓励下改变了想法,开始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写成帖子在各大论坛里发布,并且通过建立QQ群和组织维权协会等形式宣传和教育股民如何防范和抵制证券咨询业的欺骗。在一个叫做“股民协会”的维权论坛里,申女士以《高位截瘫受害人的血泪控诉》为题号召要把那些“想把股民口袋里的钱榨干”的咨询机构逼上绝路。

  申女士的遭遇只是一个缩影,与她有着类似经历的人还有很多。据北京股民维权人士付玲玲统计,光是她掌握并且联系的仅投诉深圳某家咨询公司的受害股民就达上百人,受骗金额光是会费和股票推荐终端设备就多达300多万元,其中最大一笔会费是21万。而据中国股民协会论坛发起人、投资者维权万里行活动组织者燕飞介绍,通过电视股评被证券咨询公司骗为会员支付巨额会费的股民多得无法统计,但一个数据可以推测出受骗股民数量的庞大:去年6、7月份,深圳某家证券咨询公司的负责人曾对他透露,他们一个月光是收会员费就能有二、三千万的收入。

  明知道自己是被骗的,但却只能吃哑巴亏,这是几乎所有被骗股民共同面对的问题。“我们每年接受的投诉几百件,多的时候每天就有几十个电话投诉。但我们有时候真的是无能为力,因为很多人投诉都没有翔实的证据,双方签定的合同也没有违法的内容。”深圳证监局信访办一位工作人员对记者说,他们只能把接到的投诉向中国证监会反映,而处理的结果往往是对受骗股民不利。

  一场远未结束的博弈

  其实,证券监管部门从未停止过对证券咨询机构的规范和整治,除《证券法》和《证券期货投资咨询管理暂行办法》及细则外,最近又颁布了《关于规范面向公众开展的证券投资咨询业务若干问题的通知》和《会员制证券投资咨询业务管理暂行规定》。“监管部门主要是从流程规范和内部管理等方面尽量减少市场风险,但证券咨询行业的良性发展,归根到底还是取决于中小投资者心态和投资理念的成熟。” 深圳证监局一位负责人在接受记者的电话采访中说。

  “我觉得现在的证券咨询市场更像是多方之间的一场博弈,股民千方百计想投机押宝,一次就想挣个盆满钵满;一些证券咨询机构正是看准了股民的这种投机心理,趁机招收会员收取会费推荐股票,有时打政策擦边球,有时是明目张胆,骗你没商量;而监管部门有时候‘里外不是人’,对证券咨询公司不能一棍子打死,也不能听之任之,对股民的投诉有时苦于无证据爱莫能助。”一位业内人士将咨询业市场的参与主体之间的关系勾勒得形象而贴切。

  在记者与受骗股民的交谈中也强烈地感觉到了这一点,前面提到的那位申女士就是在投机心态下听信了股评家的鼓吹而心动的。“我承认我是贪心的,我希望自己能够通过这种方式挣很多的钱,忽略了股市的风险,我被他们说得真的相信了天上会掉下馅饼。”持有这种心态的股民不在少数,有些甚至是知道其中存在着欺骗却抱着侥幸的态度,“对于这些股民我们真的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日前记者在随深圳证监部门查处非法证券咨询经营活动的现场,面对密密麻麻从全国各地汇来汇款名单时,一位证监局工作人员心痛地说。“你可能不相信,这些股民会轻易的相信一个没有任何资质,“股票专家”是临时工的咨询公司,还会给他们寄去咨询费而不索要发票。”他进一步补充道。

  在利益面前很多防线都似乎是脆弱的,中国股民协会论坛发起人、投资者维权万里行活动组织者燕飞对记者说,不可否认,目前有很多投资者的素质还有待加强,不仅没有足够的风险意识,在被侵害时也不懂得用法律的武器维护自己的权益,但另一方面,国内目前投资渠道不足,市场不够规范,一些电视台、报社等社会公信力强的媒体为其发布广告也是助长某些咨询机构胡来的因素。“有些电视台的时段完全被咨询机构花重金买断,一些被操纵的股评家在上面胡乱吹嘘,不知情的股民在上星电视等权威媒体的公信力影响下,再加上一些咨询机构利用地下资金操纵涨停板使自己推荐的股票涨停,他们很容易地就相信了。”这位自费组织了投资者维权万里行活动、接触了成百上千的股民的大学教师同样把咨询业市场看作是很多利益体之间博弈的“江湖”。

  证券咨询业:向左走,向右走?

  一边是受骗股民不断地投诉上访,另一边是证券监管部门日益完善的法律法规的约束,一边是一些分析师的纷纷跳槽转行,一边是积重难返欠下的诚信债。两头夹击下,似乎被边缘化的证券咨询业走在了十字路口,向左,向右都关系到整个行业的生死存亡。

  “从去年年底,公司就不能发展异地会员。今年又只能在本地电视台做股评节目,我们的业务量锐减,想了种种办法都无济于事,2005年公司亏损近百万。二月份收入只有10来万,三月份不会超过20万,而每月的费用都不下30万,股东定的年度任务肯定完不成。如果再拖上一年,维持现有的人员和规模就更困难。”成都某证券咨询公司一位负责人在接受某家媒体采访时这样大吐苦水,而这所咨询公司所面对的困境仅仅是目前证券咨询行业的缩影。深圳一家咨询公司高管告诉记者:“咨询公司的业务量缩小已经是定局,绝大多数公司亏损。现在很难做,传统的会员制受限制,机构客户也不好开发。比如基金现在也可以做咨询,就对我们有很大冲击。在机构客户的开发和培育上,咨询公司与基金相比,根本没有优势。”

  据公开资料显示,目前100家独立的民营咨询公司和60多家依附于证券公司的研究机构,全行业一半以上都亏损,营业额最高的也才4000万元。

  “如果咨询业公司找不到准确的定位,找不到合适的盈利模式,靠打政策擦边球走边缘路线肯定是没有出路的。”深圳新兰德证券投资咨询公司董事长刘波说,他坦陈自己的公司在被叫停了会员制业务之后收入大减,现在只能靠发行杂志和搞股民培训维持公司运转。而那些完全靠招收会员收取会费的证券咨询公司更是处境艰难。

  “我们现在几乎处于休息状态,除了给那些还没有到期的会员提供服务之外没有什么业务。从去年年底开始,每个月都在亏损。未来如何发展,我们还没有考虑,我想只要监管部门允许咨询公司存在就会有生存的空间。现在能做的就是静观其变,伺机而动。”深圳市前沿投资顾问有限公司负责人王圣雄在接受记者的电话采访时却显得十分轻松。作为2004年度被证监会暂缓通过年检的咨询公司之一,从去年12月起,该公司就一直在等待证监会通过审核的批文。

  “真正的咨询业务在目前的市场情况下尚不具备发展的土壤。”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资深咨询人士对记者道出实情,“说穿了,在一个人为操纵成份太重的市场里,任何理性的分析都很难抓住市场的脉搏,证券咨询公司凭什么推荐股票?”

  然而,并不是所有市场人士都同意把证券咨询机构一棒子打死,“如果没有正常渠道对股市进行评论、对个股进行分析,中国7000多万的中小投资者从哪里获取看问题的角度?这对中小投资者是好事吗?”北京一家证券咨询公司老总这样对记者说。

  证监会等监管部门的“紧箍咒”切断了“奶水”,公司运转的巨大开支,办公人员的工资支付,压力之下,许多公司不得不探求新的模式寻求出路。

  然而囿于自身的条件和当前环境的制约,实行战略转型并且最终取得成功的咨询公司可以说是凤毛麟角。公开报道显示,在100多家咨询公司中,真正转型成功的目前仅有上海万国测评和北京天相投资两家。万国测评目前已经淡出了传统的发传真和研究报告的业务领域,公司收入主要依靠大智慧软件以及相关的资讯服务,年收入基本稳定在3000万元左右。而北京天相投资定位在高端领域,主要向基金以及大型投资机构提供深度研究报告,并逐渐在市场中确立了自己的地位和品牌。但“天相模式一是要与券商研究所展开直面竞争,另外也需要高起点高投入,这并不是一般的咨询公司所能做到的。”一位咨询公司负责人向记者指出。

  据了解,最近一些咨询公司开始转向投行领域,做投融资、并购重组、辅导企业海外上市等业务。更有一些咨询公司开始涉猎财务顾问业务。为企业制定长期的投融资计划、合理的资本结构与股利分配政策,并为企业进行兼并收购提供策划等。“虽然财务顾问的业务外延并不明确,资格认证、收费标准也缺少相关的规定,但总体来说,这是独立咨询机构未来发展的出路。”申银万国一位研究员指出,同时他认为咨询机构依托证券公司,为公司的自营和客户提供各种功能的服务也是出路之一,在接受记者的采访时,很多人对证券监管部门的引导,对证券咨询师资格门槛的提高以及对股评市场的规范都提出了期望。

  相关报道:

  聚焦:质疑电视股评四大怪现象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