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证券 > 正文
 

生物制药迎来景气周期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6月06日 06:12 中国证券报

  主持人 陶俊

  嘉 宾 武汉新兰德余凯

  主持人:周一,在医药行业利空政策不断出台的情况下,G白云山、国药科技、中汇医药、吉林制药、梅雁股份等医药股封上涨停板,G羚锐、三九医药涨幅也在8%以上。医药
股基本面又有什么变化吗?

  余凯:我们认为,支撑医药股持续上涨的基本面动力并不存在,股价飙升主要体现为补涨行情和股改抢权效应。不过,我们认为,具有自主创新概念的中药龙头和生物制药股有较大的投资价值。

  政策集中出台成利空

  主持人:国家发改委等八部门5月31日联合出台“八项措施”治理整顿医药市场价格秩序后,6月1日国家发改委又发出通知,降低67种抗肿瘤药品的零售价格,共涉及300多个剂型规格,平均降价幅度23%,最大降幅57%,降价金额23亿元。而市场似乎对此等利空消息视而不见。

  余凯:实际上,上述政策面的变化对公司的影响不可低估。由于八部门出台的“八项措施”,几乎是从造成

药价虚高的各个环节入手进行治理,这大大压缩了企业的市场操作空间,代金销售以及变相商业贿赂等过去业内常见的推广销售方式将难以持续下去,销售为王的策略已经步入低谷,相关公司将遭受相当严峻的考验。

  此外,新药批号政策的改变与目前市场的整顿,也将对新药待批企业不利。受相关官员受贿被捕影响,国家药品注册部门变得相当谨慎,新药注册工作目前基本处于停滞状态,众多待批新药的上市进度被拖延了。其中比较典型的就是G天士力的中药注射剂新药产品,该药现仍在审批中,何时能够通过仍不确定,这给公司带来了负面的影响。

  当然,在全方位药品降价措施实施的同时,国家将会鼓励企业生产更多价格低廉且疗效确切的产品,这对于华北制药、鲁抗医药、新华制药、哈药集团等大型制药企业来说,是一个难得的机会。一方面,受市场需求转变的影响,上述企业的制剂产品将有较快增长;另一方面,制剂的增长还将拉动大宗原料药销售水平的提高。基于这些因素,我们认为中短期内这些企业或有复苏,业绩有望显著增长。

  自主创新将成药企生命力

  主持人:国家发改委发布的报告显示,近期医药工业效益增长乏力,利润增幅大幅下滑。今年一季度,医药工业实现利润总额78.9亿元,同比增长仅为6.3%,增速大幅下滑并跌至历史低点。据悉,企业亏损面达到29.8%,同比提高10.3个百分点。医药工业利润减少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产业集中度低、创新能力低下,另外水电气等价格走高也导致成本上升。药企如何才能走出低谷?

  余凯:对于世界制药工业来说,新药+

知识产权=巨额利润。而国内为数众多的制药企业却鲜有高科技含量的专利药品,97%以上的化学药品是仿制药,且产品趋同严重,一种仿制药可以有多家企业同时生产,加剧了市场混乱、资金不足和创新性低的恶性循环。如诺氟沙星就有120多家企业生产,氟哌酸更是有1000多家生产商。因此,创新成了药企的历史使命。

  医药行业政策的实施将加快行业分化进程,提高集中度,使优势企业的竞争力进一步得到加强,在销售优势因素被弱化的背景下,拥有自主创新能力,依靠创新药物推动的制药企业将赢得广阔的发展空间,这既是一种必然,也是产业发展的大势所趋。

  其中,中药因品牌、生产工艺、原材料等的独占性与垄断性,逐渐成为市场中的稀缺品种,二级市场上将获得更高的溢价,如G云白药。而生物制药由于“十一五”规划等产业政策的促进而迎来行业景气周期,将展开新的投资热潮。生物技术是我国目前拥有自主创新能力的重点领域,也是国家重点扶持的产业,将会有长足的发展空间。其中,G天坛、科华生物、华兰生物分别是国内预防疫苗、诊断试剂和血液制品子行业的龙头公司,从产品结构及产品市场竞争力、盈利能力看,公司都具有长期投资价值。

  OTC产品前景相对乐观

  主持人:由于OTC(非处方药品)产品基本不在政府定价药品的范围内,更为重要的是目前广泛开展的打击商业贿赂行动主要是在

医院销售渠道展开的,与之并行的OTC渠道则不会受到此类政策性因素的干扰。您如何看待OTC产品的市场前景?

  余凯:我们预计OTC产品仍将保持快速发展的态势,其良好的成长性将进一步凸现出来。

  我们预计,未来5年该大类市场销售总额仍将保持超过10%的年均增长幅度,品牌中药生产企业G同仁堂、G云白药、东阿阿胶,以及G康恩贝、三精制药、G江中等OTC领域的强者,将伴随着整个市场的崛起而继续快速成长。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爱问(iAsk.com)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