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证券 > 券商集萃 > 正文
 

优质券商锁定借壳上市 新一轮重组将会愈演愈烈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6月06日 06:12 中国证券报

  行情回暖 行业受宠

  本报记者 齐轶

  G中信(资讯 行情 论坛)今年以来股价涨幅超过300%,宏源证券(资讯 行情 论坛)复牌后6个交易日连续6个涨停,参股券商的G敖东(资讯 行情 论坛)、G成大(资讯 行情 论坛)
G华茂(资讯 行情 论坛)、G雅戈尔(资讯 行情 论坛)等公司股价大幅攀升,券商有意“染指”的延边公路(资讯 行情 论坛)、东湖高新(资讯 行情 论坛)倍受投资者追捧......

  由于行情的迅速回暖,有典型周期性的券商行业多少有些扬眉吐气。而二级市场上的相关板块,也成为投资者热烈追捧的“香饽饽”。

  但这一回,历经多年磨难与牛熊沉浮的大券商,似乎不再满足于靠天收的“三五斗”,通过G中信的扩张路径,许多优质券商将长远发展的策略锁定在买壳上市,快速登陆资本市场,进而通过借力资本市场实现强者恒强的夙愿。

  环境变迁引发行业变局

  业内专家强调,诱发局面变化的主因不仅仅是二级市场的持续走强,更主要的是市场深层次环境的巨大变迁。

  首先,市场的结构发生了变化。随着股权分置改革即将大功告成,以及证券公司代办股份转让系统报价功能的拓展,加之融资融券业务的启动在即,市场原有的股权分置、单边市场、单一结构等诸多制度性问题,都已经或即将彻底解决。国内证券市场的深度、广度和复杂程度将是以往所无法比拟的。水变深了,水面扩大了,券商扩张成为唯一的选择。

  其次,客户变了。无论是筹资者客户还是投资者客户,经过近五年的熊市,市场化程度和风险意识大大提高。基金、保险资金、社保基金等机构投资者的市场份额日渐增大,价值投资与长期投资的理念强化了,新一代投资者对专业性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券商服务质量的提升迫在眉睫。

  再者,券商竞争对手也发生了变化。商业银行进入投资银行业务领域,混业模式下的外资金融机构在境内同场竞争,基金类机构投资者成为交易市场的主角。这些交易对手和竞争对手的到来,迫使多年熊市中的券商幸存者“强身健体”,增强自身的竞争力与抗击打能力。

  与此同时,“扶优限劣”的监管思路已然明确,监管部门一再表示,今后将引导优质证券公司以市场化方式参与重组和并购,鼓励有条件的券商通过IPO和买壳上市,引导行业资源进一步向优质公司集中。

  提高资本金是做强之本

  证券行业的整合从2005年已经开始,中信证券(资讯 行情 论坛)是最典型的代表。

  作为上市公司的中信证券,凭借资金优势于2004、2005年在行业处于低迷时大举扩张,从万通证券到金通,再到华夏证券,中信证券以较低的成本进行着网络布局。其他一些券商也在进行收购兼并,但受到资金的制约,其规模要小得多。

  “我们也知道行业低迷时期扩张的好处,但没有钱什么也不能做。”一位同为创新类券商的高管如此说。

  与此同时,今年公布的《证券公司风险控制指标管理办法》进一步强化了净资本的重要性。该办法建立了以净资本为核心的风险控制指标体系,规定净资本绝对指标和相对指标及其标准,使公司业务范围与其净资本充足水平相匹配,即作为证券业监管的核心指标,净资本规模将决定着未来券商各项业务的上限规模。

  由此,借助资本市场实行超常规发展,成为不少创新类券商的共识。

  IPO和借壳,是券商上市的两大选择。今年上半年,中金公司董事会通过2007年香港上市融资计划。但是,由于行业已连续4年整体亏损,多数创新试点证券公司的持续盈利水平难以达到IPO的要求,即使部分公司能够达到要求,但由于股本规模庞大,凭借2005年的盈利水平也难以获得理想的发行价格。因此,业内专家分析,近年券商的上市路径肯定将以“借壳”为主。

  分析人士认为,如今市场行情的好转使券商盈利成为现实,因此更多的实业资本开始重新关注和追逐证券行业,这为券商借壳上市提供了可能。

  行业整合行将加速

  地处华中的长江证券与位居华南的广发证券捷足先登,先后拉开了借壳上市的序幕。业内人士预计,今后两、三年内,借壳上市与行业并购将出现百花齐放的局面。

  日前,延边公路及其第一大股东、同时是广发证券第二大股东的敖东双双发布公告称,敖东正就广发证券拟借壳延边公路上市进行协商。与此同时,广发证券公告收购第一证券证券类资产并承接相关业务,一举获得16家营业部、5家证券服务部以及三个通过发审会的IPO项目。

  长江证券意欲借壳东湖高新演绎得如火如荼,光大证券也表达出希望借壳上市意愿。业内分析师表示考虑到上市的准备情况、大股东的支持力度等,广发、长江、光大都已具备相关条件。

  在完成资本扩张后,优质券商在业务以及网络上的收购也将进一步展开。从最近公布的2005年券商排名不难看出,行业利润向少数大券商集中的趋势已经明显。数据显示,排名前20位的证券公司总计实现净利润16.35亿元,而排名前两位的中金公司、中信证券分别实现净利润4.56亿元和4亿元,共占总数的52%。

  分析人士指出,这还是在相当长时间内新股发行停滞的情况下的业绩反映。可以预期,随着今年融资重新开闸,中金、中信等优质券商在投行上的竞争优势将表现得更加明显。券商的两极分化可能会更为严重。

  可以预期,证券行业新一轮的重组将愈演愈烈。

  系列报道:

  利润基数有待夯实 借壳上市是券商近期主要选择

  基金重仓券商股战略浮出水面 有望引领主升浪

  世纪证券:创新类券商上市时代正在到来

  重要数据:

  沪深两市参股券商上市公司一览表

  几家欲A股上市券商财务指标一览(05年度)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