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证券 > 新股频道 > 正文
 

大同煤业上市第一单 煤企350亿融资等待进场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6月04日 10:40 经济观察报

  本报记者 刘伟勋 北京报道

  6月1日,全国第二大煤炭企业大同煤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大同煤业)成为IPO(首次公开招股)重启后上海证券交易所首家上市企业。该公司次日公布招股意向书,计划发行约2.8亿股A股,募集资金19.5亿元左右。继大同煤业之后,国内另外几家举足轻重的煤炭企业——神华能源(资讯 行情 论坛)股份有限公司、中煤能源股份有限公司、黑龙江龙煤矿业集
团、山西潞安环保能源开发股份有限公司、内蒙古霍煤集团露天煤业股份公司等,也将在未来的半年到一年内登陆股市,融资总额超过350亿元(参见附表)。

  在国内外股市的煤炭板块中,无论是上市频率还是筹资规模,上述几家公司都创下了最高纪录,业内人士认为,中国股市的“乌金时代”开始了。

  大同煤业掀煤企上市高潮

  6月2日,随着招股意向书的公布,大同煤业母公司大同煤矿集团董事长刘随生终于松了一口气:“我们五年前就启动上市准备,相关方案三年前就获批了,终于等到今天了。”

  大同煤业总资产约47.6亿元,主要包括煤峪口矿、同家梁矿等4个煤矿,煤炭年产量约1000万吨。此次上市募集的资金将主要用于收购大同煤矿集团年产煤1500万吨的塔山煤矿及配套的选煤厂。刘随生透露,大同煤业还计划在香港发行H股,筹资约20亿元,最终实现大同煤矿集团整体上市。

  2001年起,国内煤价一路上涨,但从中受惠最多的是运输和贸易企业,不是煤炭公司。上市公司西山煤电(资讯 行情 论坛)(000983.SZ)证券事务代表王晶莹称,尽管近年煤企收入增加,但由于国家投入减少,企业自身积累不足,仍难以筹措扩大再生产和偿还安全欠账所需的巨额资金。相形之下,股市成为煤炭企业至关重要的融资渠道。

  潞安环能是缺钱的煤企之一,该公司副总经理洪强说,上市主要是为了筹措发展资金。该公司计划发行2亿股A股,融资约20亿元,用于收购年产煤炭600万吨的屯留煤矿。潞安环能2004年6月已通过证监会发审委的审核,与另一家同期“过会”的煤炭企业霍煤集团露天煤业一起,有望紧随大同煤业步伐,在下半年登陆A股。

  中国最大的煤炭企业神华能源(1088.HK)也已将目光瞄准A股。其母公司神华集团总经理张喜武在日前召开的科博会能源战略高层论坛上透露,公司将把优质资产适时注入神华能源,逐步推进神华集团的整体上市。2005年6月,神华能源原本计划“A+ H同时上市”,但受阻于股权分置改革,被迫暂停了A股上市进程。

  国内股市近年的持续低迷,把一些优质国企推向了海外资本市场,包括国内排名前五位的煤企中煤能源和龙煤集团。前者计划年内赴港上市,筹资10亿美元,后者则计划通过香港股市直接和间接融资200亿元以上。

  “2006年是煤炭企业上市年。煤炭板块即将掀起的这一轮上市高潮,既是空前的,也是绝后的。”工银瑞信一位分析师认为,此前尽管已有兖州煤业(资讯 行情 论坛)、西山煤电等15家煤炭类企业登陆A股,但都是零零散散地上市,这一次六家重量级煤企“扎堆”上市后,国内排名前20位的煤炭企业几乎全部实现了与资本市场的接轨。

  错过最佳时机

  大同煤业等煤企都是在2001年前后,由母公司通过置入核心资产而组建,并从那时起开始筹备上市,至今已近5年。如果不是推行股权分置改革,以大同煤业为起点的煤炭企业新一轮上市高潮2004年就已掀起。

  两年之间,无论是行业整体环境还是公司自身情况,都已发生了巨大变化。

  2001年起,煤炭行业进入新一轮增长周期,到2005年下半年达到顶点,煤价随后稳步回落。申银万国煤炭行业高级分析师牟其峥所做的跟踪研究显示,两年前,煤炭板块的利润增幅高达100%,2005年达到50%,而2006年预计只有不足10%。“目前股市和煤炭板块的走势都不是最理想的,大同煤业、潞安环能等煤企的融资规模和股价可能都会有所折扣。” 牟其峥认为,煤炭企业最佳的上市时间是已经过去的2003-2005年。

  除了错过最佳时机外,急需资金的拟上市煤企还因为迟迟无法上市,被迫转向其他融资渠道。大同煤业上市筹集的资金将主要用于收购塔山煤矿,但由于股市融资屡受拖延,塔山煤矿只得由大同煤矿集团、大唐发电(资讯 行情 论坛)垫资建设。该公司意向收购的母公司其他煤矿,也纷纷选择了其他合资伙伴,如SK能源、广州控股(资讯 行情 论坛)。这样,大同煤业不仅无法分享产能增加带来的收益,也无形中为日后的收购设置了障碍。

  霍煤集团露天煤业也面临着同样的难题。该公司参与上市的一位人士透露,公司原想通过股市融资降低负债率后,再向银行贷款,从而获得充裕的资金支持主业扩能。但由于股市资金进不来,负债率一直偏高,银行有所顾虑,甚至不愿贷款。2004年,五大发电集团之一的中国电力(资讯 行情 论坛)投资集团取代通辽市国资委,成为露天煤业的实际控制人,公司的资金压力明显缓解,从股市融资的动力开始减弱,加之有关人员已被筹备上市折腾得疲惫不堪,露天煤业甚至一度有过放弃上市的想法。

  “我们两年前就已‘过会’,等了这么多年,放弃了太可惜。”露天煤业这位人士透露,公司近期已决定坚持上市,但新的忧虑随之而来。“上市后的股价和筹资额能否达到预期,以及主业扩能后供需形势是否会发生逆转,我心里不是很有底。”该人士说。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585,000篇。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