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蓄势新股申购 资金流动潮涌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6月04日 10:00 经济观察报 | |||||||||
本报记者 黄利明 孙健芳 北京报道 不足1%的中签率, 103.12倍的超额认购倍数,93亿元,中工国际的网下配售竞争激烈。 但低风险、高收益的新股申购战依然使众多机构趋之若鹜。
基金减仓、保险资金参与,还有国债质押回购资金、同业市场拆借资金、普通储户的资金特别是机构的储蓄存款,这都成为追逐新股的重要资金来源。 新的资金流动格局正在形成。 中工国际效应 5月31日,135家机构蜂拥而上,93亿元参与中工国际1200万股的网下配售。6月2日,中工国际发行价格最终确定为7.4元/股,市盈率19.83倍。其余4800万股将于6月5日通过深交所网上发行。 对于中工国际的发行,众多机构早已蓄势待发。 5月26日下午,保荐机构国信证券举行中工国际首场询价推介会。按照计划,保荐机构邀请了12家机构与会,包括华夏基金等6家基金公司、中国人寿(资讯 行情 论坛)等2家保险公司、银河证券等2家证券公司,以及北京国际信托投资公司和兵器财务公司。但在当日,还有10余家机构不请自到。 统计数据显示,2001年5月至2002年4月,新股上市首日均价涨幅为132%;2002年5月至2003年8月,这一数据为102%;2004年这一数据为70%;以市场询价方式发行的8只股票表现来看,其上市首日均价涨幅为55.38%。 可以看出,随着市场询价发行方式的实施,新股定价越来越接近于其本身的价值。但从现有的收益率来看,一旦申购新股成功,其收益率依然相当可观,这也是众多机构愿意准备大量资金参与打新股的真正原因。 国都证券的分析师吴明认为,中工国际“保守估计,上市后的目标价位在11元/股,上市首日涨幅将达到47.43%”。 但对于部分机构投资者来说,中工国际这样的小盘股却有点像“鸡肋”。 长盛基金一位基金经理指出:“由于中签率太低,而且本身的发行规模不大,所以即使获得配售,真正获利总额不大。我们期望规模更大质地优良的股票发行上市”。 按照中工国际现有网下配售的情况来看,中工国际的融资额只有4-5亿,冻结资金估计400亿左右,还不足以引起市场利率波动。真正的考验还在后面,累积的IPO项目密集发行,以及中行、建行这样的大盘股发行。特别是大盘股的影响很大,以中行国内融资200亿元为参考,冻结资金量估计有15000亿。 资金大腾挪 各方资金迅速地在向股市聚拢。 刚刚过去的“红五月”,大量的机构也在调仓和通过各种渠道筹措资金。 作为市场的主力,基金历来都是伺机而动。一位知情人士说,在5月大盘一路企稳甚至走高的过程中,许多基金也开始了减仓,有些基金减仓幅度甚至达到50%,而减仓之后的主要投资方向就是参与新股申购。 银河证券研究部副总经理丁圣元表示:“目前行情已经存在风险,但是从历史上看,申购新股的风险十分低,所以机构一般愿意做新股申购。” 易方达基金经理马骏称,“股票型、偏股型基金主要是通过调仓、减仓来腾挪资金,债券型基金则将所持债券在交易所或者银行市场质押后融入资金。” 这种回购融资非常灵活,能将资金放大一倍,一边获取债券投资收益,一边又能搏新股收益,风险较低。 新基金也成为输送资金的主力。截至目前,据保守预计,前期新发基金至少为股市输送数百亿元。 此外,还有5只正在募集的股票型基金,它们是国联分红(资讯 净值 论坛)增利基金、富兰克林国海中国收益(资讯 净值 论坛)基金、德胜安心成长基金、南方高增(资讯 净值 论坛)长基金、华夏红利(资讯 净值 论坛)基金等。 国债质押回购资金,同业市场拆借资金,普通储户的资金特别是机构的储蓄存款,成为逐利新股的重要资金来源。 中信证券的研究报告指出,今年以来,居民储蓄增长放缓,4月份的居民储蓄增长竟然为零,而正常情况下,每个月的增长应该在2000~3000亿元,这些资金大部分进入了股票市场。 保险公司也不会错过这样的投资机会。此次中工国际的申购队伍中,保险机构占据了23家,投入资金累计达到18.8亿元。 民生人寿的一位人士告诉本报,现在投资部门也在申请获得4亿元左右的权益投资权限,以用于新股的申购,毕竟风险和收益都符合保险资金的操作策略。泰康人寿旗下的资产管理公司的高层亦表示,公司对于新股申购兴趣浓厚。 中信证券的研究指出,最近一轮的行情表现出了较为明显的资金推动特征,外汇占款的增加、企业票据贴现数额大幅增加以及赚钱效应下的民间资金流入,一起推动了前期股指的大幅上扬。 江苏天鼎分析师秦洪认为,目前A股市场的存量资金,尤其是基金的仓位极高,部分基金的仓位已接近投资股票的上限,“挤出效应”的压力不可小视,即仓位极高的基金为了摇新股、为了迎接IPO所带来的优质股,尤其是未来的中国石油、中国银行(资讯 行情 论坛)、神华股份等优质大盘股,需要腾出部分仓位以便配置这些优质新增资产,所以,这必然会对A股市场的短期走势形成一定压力。 但分析人士指出,管理层可调控股市资金供给的手段很多,譬如证券公司融资融券业务,ETF产品“T+0”(回转交易),或者是金融股指期货的推出,QFII从试点至全面铺开等;反之,管理层也可从资金供给入手,合理控制再融资、IPO节奏,或者QFII额度审批速度来给股市适当降温。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