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直指非整体上市是全流通后最大的制度漏洞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6月03日 10:12 财经时报 | |||||||||
焦强 股改解决的是上市公司非流通股股东和流通股股东的利益冲突,整体上市解决的则是控股大股东与上市公司间的利益冲突。相比而言,整体上市涉及的改革难度,并不比股改差
“本想明年提出这个问题。但由于股改进展比预想要顺利得多,新老划断时间也提前,所以,此时再不讲,无论从责任还是良心上,都说不过去。”讲这番话的,是燕京华侨大学校长华生博士。 5月28日,长期研究中国股票市场的华生在接受《财经时报》独家专访时指出,非整体上市是后股权分置时代的最大制度漏洞,而实现整体上市,不仅能大幅提高上市公司质量,还将大力推动国企改革。 亮剑 今年年初,华生就曾提出,股权分置改革基本完成后,中国股市仍存在其他制度性问题。“原有的主要矛盾解决了,原来第二位的问题可能上升为主要矛盾。” 当时,华生并没有明示这个矛盾是非整体上市。 在新老划断和全流通新股发行提上日程后,华生再也坐不住。他尖锐地提出,解决非整体上市——这个阻碍股市长期健康发展的主要制度漏洞已成当务之急,整体上市应成为中国股市制度性改造的另一项重大工程。 华生告诉《财经时报》,监管部门今年除继续推动股改外,另一项主要工作是“清欠”,即清理上市公司大股东挪用和拖欠上市公司的资金。监管部门以专项治理的形式予以整顿,从一个侧面说明,非整体上市后果的严重性和普遍性。 华生坦言,尽管“清欠”工作非常必要,但仅是治标而不治本。 国企上市,一般都分拆为上市公司与存续公司。大股东面对自己百分之百拥有的集团公司或存续公司,与自己只占有百分之几十股份的上市公司,胳膊肘往哪儿拐显而易见。因此,清欠工作即使今年清理完毕,明年、后年是否再欠,恐怕也不乐观。 破解 华生向《财经时报》强调,整体上市有百利而无一害,是大幅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的关键。 具体可分两步走:新发行股票的公司可要求其整体上市;老公司制定时间表,分期分批解决。 上市公司再融资政策也应像股改一样,向完成整体上市的公司倾斜。 华生直言,目前监管当局在新的IPO(首次公开发行)管理办法中,虽体现了鼓励整体上市的政策取向,但并未封住非整体上市的大门。 其实很早前,华生就已意识到非整体上市的弊端。在他看来,股改解决的是上市公司非流通股股东和流通股股东的利益冲突,而整体上市解决的将是控股大股东与上市公司间的利益冲突。 因此,整体上市涉及的改革难度并不比股改差,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才能使各方形成共识。 整体上市会逼迫企业明晰产权结构、用自然人取代各种令人眼花缭乱的公司控股,让最终控制人浮出水面。因此,推进整体上市,难度不小。 目前看来,推行整体上市阻力重重。这是因为,一旦实行整体上市,上市门槛必然提高,很多企业将达不到标准而无法上市;此外,还会损害部分利益集团的利益,他们会找出种种理由干扰、反对;监管者顾虑到此举会影响直接融资比例(特别是国有企业),积极性也不会高。 更深层次的矛盾还在于,整体上市会涉及到国资部门的角色变化。 以往,国企分拆上市后会把实际控制人——国资部门放到幕后,国资部门不承担大股东应当承担的义务和责任,整体上市后,会让国资管理体系直接走上前台,接受市场监督和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由此,也可能派生出在同一个行业,几家行业内大公司的大股东都相同,而造成关联交易、同业竞争、加剧垄断等一系列问题。 华生强调,如果继续沿用非整体上市,中国上市公司的质量很难得到保证,其融资压力也会同步加大。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