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证券 > 正文
 

富豪恋上典当行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5月30日 05:39 中国证券报

  (上接A01版)

  “股权质押典当也是一个商机。”郎颖则认为,除了传统业务外,这类不动产典当将是今后的一大创新重点。

  此外,大力开拓某些重点领域如房地产类、机械类典当品种,提供特色化和个性化
的服务,也是典当业挖潜的一个方向。

  高风险相伴而来

  很显然,在较高回报的背后,高风险也相伴而来。

  据北京商务局的一位人士介绍,现在已经有上十家典当行在排队等候审批,在这些中小企业主中不乏盲目跟风者,有的对典当行根本就一无所知。这位人士提醒,如果这些企业找不准市场定位,加强自身建设,迟早会被市场淘汰。

  “扩容以后,利润空间会受到一些压缩。”郭金山判断,这批新设典当行开业后有可能会稀释典当市场的盈利水平。

  值得引起警惕的是,出借资金的风险,还有经营上的误收风险、鉴定估价风险、绝当变现风险等,会给一些典当业后来者带来压力。郭金山告诫,典当行业不仅仅要在经营规模、资本实力上功夫,重点更应放在新领域的挖潜上。

  “风险与收益永远是一对孪生兄弟。”人大金融与

证券金融研究所副所长赵锡军向记者说,融资风险是典当行最关键的问题。企业之所以找典当行,是因为它们没有足够的抵押物或信誉从银行贷到钱。“这种业务连银行也不敢做,凭什么你典当行敢做,既然做了,肯定是高风险”。

  对此,一些典当行的负责人也表示比较头痛。

  郎颖说,在没有有效风险控制手段的条件下,很多典当行采取了“相物+相人”的经营手法。在一些小的典当行,遇到一笔大业务时,会全员出动进行考察,考察对象包括抵押物以及企业、个人的信誉、人品等。在决定是否做这笔业务时,有的典当行甚至会开一个“民主表决会”。这种控制风险的模式与银行相比还相去甚远,但典当行还很难找到一种好的途径,既能扩大业务量,又能把风险降下去。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爱问(iAsk.com)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