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证券 > 券商集萃 > 正文
 

近300家上市公司表示券商投行亟需加强创新服务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5月29日 20:49 全景网络-证券时报

  近300家上市公司表示———券商投行亟需加强创新服务

  证券时报记者丁颖颖

  编者按:今年一季度,本报开展了“2005年中国优秀投行”评比活动,作为其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们通过问卷的形式调查了上市公司对投行服务的满意程度以及投行工作
中的不足和建议,调查对象是保荐制实施后有融资项目的上市公司,总共涉及近300家上市公司。在此,我们将这些意见进行了梳理,将分两篇文章予以刊出,期望能够对中国投行业务有所裨益。

  本次调查是迄今为止媒体作为第三方针对投行业务进行的最广泛的一次调查,该调查得到了上市公司的积极参与和高度重视,董秘、

证券事务代表亲自填写问卷的比率高达95.8%。

  新老划断第一家名单的确立,预示着投行业又要开始新一轮的业务竞争。记者了解到,本报评选的中国优秀投行团队、保荐之星等荣誉称号也将成为他们在业务接洽中向客户介绍的重点内容之一。

  对投行业务总体评价较高

  调查问卷从三大类十项指标考察上市公司对投行工作的满意程度,每个指标满分10分,总分100分。调查结果显示,上市公司对投行提供的专业服务比较满意,有17家上市公司甚至给出了满分100分的高度评价,90分以上(等级为“优”)的答复比例为46.5%,只有4.2%的上市公司对投行服务评价在70分以下。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股改类项目满意度高于平均水平。从2005年5月以来,股改项目成了各家投行积极争取的主打业务。调查结果显示,投行在股改项目中表现出的专业素养、周到服务获得了上市公司的普遍认可,超过50%的问卷给出了“优秀”的评价(90分以上),高于全体项目的平均满意度。

  期待投行加强创新服务

  从上市公司的评语和评分中可以发现,强调团队合作、体现专业化分工的投行专业形象已经在上市公司心目中树立。他们普遍用“管理一流”、“合作协调、分工明确”、“协调能力强”等字眼描述对投行服务流程管理的感受。

  如果说,流程管理可以通过内部制度安排,以及外部契约的约束达到预期效果,那么在平时业务接触中的服务细节,可能更加体现投行作为中介服务机构应该具备的素质。调查结果显示,服务、创新两类指标的评分要低于管理类指标。有上市公司董秘表示,“项目进行过程中,投行连一点创新的思路都不给我们提,完全按照市场老套路走。我们特别希望创新,投行比我们专业,他们不提,我们也没办法”。对此,投行人员也有自己的苦衷,有保荐代表人表示,“目前投行工作受制于金融工具匮乏、金融政策限制和人才短缺,创新的力度不够。目前投行业务偏重于传统业务,创新业务较少,不利于

资本市场的发展。”他建议,“应该完善创新激励机制,在金融工具运用、政策支持、人才培养与引进上加大力度。”

  个性化服务不足

  调查表明,上市公司对投行的工作态度最满意,平均达到9.04分,排在后三位的是“创新态度”,“持续服务”和“个性化服务”。有意思的是,同属于“创新评价”类指标的“创新的专业支持”排在第五位,反而在“创新态度”的前面,这从某种程度说明,上市公司相信投行具有相当的专业技术能力去创新,不进行技术创新并不是完全因为能力问题,可能态度问题也是重要影响因素。

  “持续服务”不仅指相关法规中投行应该履行的持续督导职责,而且包括投行在业务完成后,也能通过持续关注公司发展、对相关项目进度、业务内容等发表看法、提出专业意见,从而真正持续服务于上市公司,将服务的内涵和内容继续延伸。这和上市公司认为“中国投行人员应该在那些方面提高”的调查结果相吻合,“对企业的顾问能力”、“金融工具的研究能力”被列为投行人员最应该提高的两大方面。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