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证券 > 正文
 

宽幅震荡中多空比拼耐心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5月25日 05:39 中国证券报

  金龙铜管 陆承红

  期铜等基本金属市场近期大幅波动,投资者充满茫然。笔者认为资金依然是支撑市场的重要因素,而投机空头仍然面临无货交割的窘境。

  资金流向是关键

  自从投机资金大肆介入铜市场后,基本面影响就开始减弱或者说被选择性吸收:利多被放大,利空经常被忽略。因此对于投资者来说,基本面应该知晓,但是不能把它作为绝对的决策因素。基本面变化虽然最终还是会反映到价格走势上来,但是当前状态下,资金流向才是影响盘面的关键。

  国外市场上各个层面资金都有各自操作心态,商业卖出保值方面并不会有更多动作,一直看空市场而且已经被无情蹂躏的资金目前还处于惊魂未定之时。高位止损或者长期被套之后,很多做空资金失去了运动能力。面对快速下跌的行情,他们根本无法反应。铜价到达下部平台后,他们才开始重新衡量市场,却不敢轻举妄动。有一些高位开始慢慢放空的资金,快速下跌中无法按计划进行加码,而在观察多头进一步举动。

  一部分投机多头因为资金规模较小,转移迅速。但是他们只是认可回调,一旦行情走稳,会依然加入多头阵营。而市场主力多头们,一是商品指数基金,在本轮商品全面调整过程中,他们确实出脱了一些筹码。前两天持仓量下降,表明部分多头主动离场,国外经纪行的接单员也证实了这样的说法。另一个是长期控制现货引导价格运行的现货背景的资金,他们从釜山库里大量拉出注销仓单,引导市场进行一次大幅反弹后,目前暂时收敛。从这两天持仓量小幅波动情况看,他们并不愿就此离开。因此多空之间现在完全是一种博弈,看谁更有耐心,谁更能够引导市场资金流向。

  多头并不急于离场

  LME期铜注销仓单数量回落到6000吨左右水平,库存总体上没有太大变化。不过在欧洲地区出现了5000吨以上的仓单,但欧洲地区升水依然强劲,并没有因为库存增多受到打压,因此可能是空头交仓行为。在前期快速拉升过程中,期铜整体持仓从26万手缩减到25万手之下,表明空头有止损行为。最近伴随价格快速下跌,持仓量从25.5万手减少到25手之下,是多头主动平仓。

  从大持仓部位情况来看,7月空头持仓非常集中,达到40%以上,这将是未来焦点所在。如果全球供应方面形成的库存不能增加,这部分头寸会再次成为被挤对象。ICSG报告指出,2月份全球铜继续过剩。但是在4月份以来连续发生罢工行为的环境中,这一报告相对滞后。在没有看到实际库存形成之前,权威机构的报告只能是一个参考。

  国内精铜消费未见大增

  目前是空调生产旺季,部分大型铜加工商订单非常充足,但是这并不能说明中国总体铜消费处于非常强劲状态。因为很多小型加工商正面临流动资金压力,生产时断时续,供货不能保证,于是终端消费订单才向大型加工商转移;另外铜消费除了家电,还包括电力、机械、建筑等行业,各行业均有不同生产旺季。从国内现货铜价长期贴水表现来看,消费其实比较疲软,铜贸易进入了类似买方市场格局。

  从铜材加工量来看,1-3月生产122.84吨,同比上升11.2%。但是从另外一组数据来看,1-3月国内铜产量69万吨,净进口13万吨,总计82万吨供应量,可见铜材加工用精铜的比率在67%,这是一个很低的数字。这么低的数字说明铜材中有较多铜含量并非来自精铜,铜材加工量上升的同时精铜消费同比增长并不乐观。表观数据表明,中国1-3月以及1-4月的精铜消费仅和去年持平。

  而另一方面,西方国家铜消费上升,吸纳了中国减少的净进口量。而随着铜精矿开始紧张,现货TC/RC回落迅速。中国冶炼厂开始体会到新增产能带来的负面影响,部分炼厂还是会感到阵阵凉意。

  泡沫与否尚难评判

  美国太平洋投资管理公司副总裁格列尔称,判断初级商品是否存在投机性泡沫,必须观察其是否具备下列两个条件之一,即供给受限以及脱离客观衡量价值。

房地产市场具备前一个条件,对网络股而言则具备第二个条件,而对初级商品市场来说,这两个条件都不具备。

  不过铜价4000美元算是正常,5000、6000也可以接受,但是7000、8000甚至10000美元的价格是否正常,那就只能由市场自己来证实。目前能够看到的事实是消费者对高价格的厌恶在增加,高价格造成流动性减弱,取代品在近两三年会快速研发,并能够最终得到应用。那些在本轮上涨中一直伴随多头,并随时在场边呐喊助威的矿产商们,能否想象一下取代品出现后,未来报应又会如何?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爱问(iAsk.com)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