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证券 > 聚焦新股重发 > 正文
 

屠光绍详解种树论 IPO启动全流通时代有8大变化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5月25日 04:08 第一财经日报

  本报记者 蔡经 发自上海广州

  在中国内地资本市场正式恢复IPO的当口,证监会副主席屠光绍昨天在广州表示,全流通时代的资本市场将迎来八大变化。当下包括股权分置改革在内的资本市场制度改革如同“种树”,“利在当前,功在长远”。

  从股权分置改革的角度看,屠光绍认为,目前说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果”有狭义和广义两个概念。狭义而言,改革还没有最终完成;广义而言,如果股权分置改革的效果不能转化为资本市场其他领域的成果,改革的功效就会打折扣。

  屠光绍认为,当前资本市场的最主要关键词是“发展”,而发展的基础则是“种树”,即通过改革来解决深层次的制度问题,重在基础制度的构建,各子项改革的相互配合和整体效应也至关重要。

  1、“种树论”和改革设计

  屠光绍认为,从深层次的角度看,股权分置改革的最终目标是改变中国金融市场的结构格局。中国金融市场的一个固有问题是间接融资比例过高,直接融资比例过低。和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思路不同,股权分置改革带有根本性、基础制度性的特点,如同“种树”,虽然也利在当前,但更是功在长远。

  股权分置改革在短期内带来了一些成本。尤其是在股市跌到998点的时候,一度出现了担忧和争论,甚至出现了暂停改革的声音。但决策层最终确定,改革不能停、改革不能缓、改革不能变、改革不能孤军深入。当时的考虑是,改革非但不能停下来,而且不能放慢节奏,放慢节奏成本和代价就会更大;同时,不能孤军深入,还需要相关配套措施和其他部委的支持。

  股权分置改革的目标在于催生一个新的资本市场制度框架,体制性的改革立足于长远的协调发展,此中体现的也是“种树”的道理。长期来看,只有内地市场发展起来了,才能说股权分置改革成功了。

  从改革的方案设计角度看,屠光绍认为有三个重点:一是改革的目标;二是改革的战略和动力;三是改革的战术和方法。在某种意义上,第三点更为重要,也就是说如何避免“好心办坏事”。

  股权分置改革方案最终选择了统一组织,分层决策的方案。这个方案并非完美无缺,但却符合决策学里的“次优理论”。规则统一是决策的第一层;上市公司自己确定方案则是决策的第二层。此中政府和市场的参与者如何定位,对于其他改革的方案设计具有案例借鉴意义。

  2、“新市场”八大看点

  昨日首家IPO招股说明书的发布,标志着全流通时代市场的正式启动。屠光绍认为,新的全流通市场有八大看点。

  融资功能恢复是其一。但这不是简单意义上的融资功能恢复,而是全流通时代更加市场化的融资功能启动。

  兼并收购是第二个看点。在股权分置的市场上,行政压抑、手段压抑、流通渠道不畅以及工具不足压抑了市场上的并购和重组,协议转让是主要方式,市场通过兼并收购进行资源配置的功能大打折扣。在新的管理办法出台后,全流通市场上的并购将大量出现,更加畅通的渠道和市场化将成为全流通时代并购的基本特征。

  第三则是定价功能的真正实现。在股权分置的市场上,由于流通和不流通的股份在估值和定价方面存在扭曲,市场的定价功能难以实现,监管机构因此也不得不在定价方面采取了一些行政化手段,例如规定市盈率要求等。在一个全流通的市场上,资本市场的价格发现功能将得到真正体现。

  其四,公司治理结构将得到进一步完善。在全流通的市场上,不同股东将开始面对相同的利益机制和相同的利益基础平台,公司在披露的透明度方面也将大为提高。

  金融创新将大量涌现是第五大看点。例如,在股权分置的市场上,现货市场不能反映整个市场的价格水平,这直接制约了金融期货的创新,全流通时代为股值期货的诞生创造了条件。又如券商的融资融券,由于市场上存在不可流通的股份,融资融券会带来很大的市场风险,而全流通时代随着标的增加和流动性的提高,融资融券有了更好的市场基础。

  国资管理是第六大看点。国资的运作、考核和管理都将迎来新的变化,净资产管理将让位于市值管理。

  外资进入A股市场是第七大看点。在全流通市场上,外资将通过战略投资者的身份进入中国,这既符合中国对外开放的需要,也避免了节奏过快的问题。

  最后则是市场监管。市场的约束给监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监管的市场化步伐会继续加快,监管的效率和有效性也将得到提高。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