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人士称IPO不会仅考虑中小板 应摒弃惧大症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5月24日 00:00 中国证券网-上海证券报 | |||||||||
本报记者 王璐 权威人士昨天接受上海证券报采访时表示,IPO重启不会仅仅考虑中小企业板,因为从培育市场的角度来看,需要资产比较优质而且又集中了国有资产精华的大型国企进入股市,让其成为带动市场健康发展的良好资源,成为市场的“风向标”。
G长电发行认股权证、G综超完成定向增发后,G申能也已启动公开增发,这意味着管理层设定的恢复市场融资功能的“三步曲”已经走出两步,IPO已进入倒计时阶段。这几天,市场各方对于IPO重启时日的猜测甚为热闹,这其中尤以第一单将“花落”大盘股还是小盘股的讨论最为激烈。 “IPO第一单的出现确实指日可待,但目前证监会还没有决定是先发大盘股还是小盘股,也没有最终确定哪家公司是首发对象。”该权威人士表示,其实从长远角度来看,大盘股先行应该更有利于我国证券市场的建设和发展。 不得不提的是,上周曾有传闻称中行有望成为首家重启IPO公司。该消息给“五一”以后持续的牛市行情带来些许震荡,这在很大程度上跟“惧大症”作怪有关。鉴于市场的闻“大”色变,有些市场人士主张,IPO应先从中小板入手,中小板企业规模较小,对市场冲击也较小,符合循序渐进的原则。 对此说法,该权威人士持不同意见。“证监会有关人士在解释IPO《管理办法》时曾表示,要推动优质企业上市。从综合角度来看,优质企业应该指那些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的大型企业。由于这些大型企业享有一定垄断地位且创造着高额利润。因此,让其尽快启动IPO落户A股市场,无疑会大大提升国内证券市场的投资价值和竞争能力。” 值得一提的是,上海证券交易所研究中心主任胡汝银博士也曾发表过相同的观点。他认为,必须通过新老划断摒弃“恐大症”,不要把新股、大盘股的上市看成是洪水猛兽,看成对市场发展的一种损害。事实上,这些大型企业最能让投资者分享到中国证券市场的成果,也最能提高整个股市的可投资性和市场吸引力。而且,这些公司犹如“定海神针”,有了它们,市场的抗风险、抗波动能力才能得到提升,才能成为投资者的避风港。 至于这些大盘股入市后,市场现有存量资金是否具备承接能力,该权威人士表示完全没有问题。他告诉记者,目前已有众多研究分析表明,我国股市从来都不缺资金,缺乏的只是投资信心和赚钱效应。沪深两市现有流通市值及总市值占居民储蓄和企业存款的比例之低下;人民币升值预期强烈,相关资产预期收益率高;2006年以来中登公司股票开户数量一路攀升;证券投资基金年度扩募高潮即将到来;QFII准入门槛降低及入市节奏加快;券商集合理财销售渠道的拓宽及融资融券的破冰等,均是支持资金供应有效充裕的坚实依据。 “因此,从稳定市场的角度看,应该鼓励大型优质企业的发行上市,这将有利于市场信心的恢复,也有利于改变国内股市难成国民经济‘晴雨表’的现状。”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