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证券 > 聚焦新股重发 > 正文
 

A股市场IPO重新开闸 南调之水欲北归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5月22日 04:17 第一财经日报

  认购H股新股的盈利平稳上升,每年都能让刘先生获得不菲的收入

  本报记者 李亚 发自香港

  香港人对内地资金进入港股投资有一个形象的比喻——“北水南调”,早在上世纪90年代末,广东省一些个人投资者就开始买卖香港本地股票或是在港上市的H股。由于有着地理
上的天然优势,如今有“南下”买H股的深圳人并不少见。全职股民刘先生便是其中的一员,在他8年的股票投资经历中,有4年是在港股中摸爬滚打。不过,A股IPO重新开闸,他们的目光又回到了A股。

  刘先生向《第一财经日报》表示,他统计发现,四年多来A股和H股涨涨跌跌,平时自己在市场里面搏杀,有赚钱也有亏钱的时候,最终并没有赚取多大利润。但从认购H股新股的盈利却在四年间一直平稳上升,每年都能让刘先生获得不菲的收入。

  “2004年开始,这几年在香港上市的H股很多。我基本上每次都会认购,虽然有时候中签率很低,但只要能抽到,至少能足够支持认购时从

证券行拆借资金的利息,有时候运气好时,新股股价上市几天内就有翻倍。今年的行情特别火,所以抽新股的收入会明显提高。”刘先生说。

  确实,从今年前5个月来看,在香港主板和创业板上市的20只新股,有14家是来自于中国内地,由于“中国热”的延续,这14家企业上市后均收到投资者欢迎。截至上周五,14家企业均有30%以上的升幅,其中湖南有色(2626.HK)、灵宝黄金(3330.HK)、玖龙纸业(2689.HK)等5家企业在上市后股市上升了一倍多。

  刘先生介绍说,中小型新H股在上市时往往会有令人吃惊的表现。相比之下,大型新股往往会表现平缓得多。原因主要是大型

股票上市前,香港本地及海外基金关注的程度高,往往招股定价就不会便宜;同时重磅股上涨需要大量的资金推动,一般是难有特别让人意外的涨幅。

  不过,刘先生也表示,认购类似于建行、中行这样的大股票,其实更适合长期持有,而香港富豪们往往在上市前成为企业投资者,这会加强散户认购的信心。事实也证明,李嘉诚﹑李兆基等认购的H股,几乎没有不赚钱的。刘先生还说,这些富豪往往是长线持有,很少被市场的假相迷惑,盈利才真正是最丰厚的;如果受市场传闻影响,总是过早地抛售了手中的新股,从新股中获得的收益往往要小得多。

  对于即将开闸的A股IPO,刘先生表示,他自己肯定会抽调一部分资金回内地认购,特别是那些已经在H股上市的大型资源类﹑银行类股票。理由很简单,因为A股上市的优秀企业太少,资金必然会向这些新上市的A+H股公司流动,肯定值得中长期持有。

  事实上,不少投资H股的深圳居民都对记者表达了类似的想法:将其在H股的头寸减少,相应增加A股的投资金额,以方便认购中行、中铝、中石油这样的优质新股。有意思的是,记者在本次

中行上市的采访过程中还发现,不少打算认购中行H股的香港居民,也有意愿通过渠道将手中的港币换成人民币,继续认购中行A股。有香港证券界人士甚至已经开始担心,“资金北上”有可能会影响到港股今年下半年的表现。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