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值配售完成历史使命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5月22日 01:08 中国证券报 | |||||||||
本报记者 吴铭 随着市场化改革的推进,尤其是股权分置改革后市场环境与运行机制发生根本变化,实施了四年的市值配售即将退出舞台,资金申购方式的恢复,将对资本市场良性运作产生积极影响。
作为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实施市值配售的初衷,在于使二级市场投资者享受新股的溢价收益,降低投资者的申购成本,吸引部分一级市场资金进入二级市场。应当说这一过渡性的制度安排,在特定市场条件下发挥了一定作用。 但这一专门维护流通股股东利益的股票认购制度,其实是建立在股权分置前提下的。随着当前股权分置改革的推进,上市公司股份将逐步转为可全流通股份,市场不再存在流通股和非流通股之分,使得市值配售制度的基础已不复存在。 实际上随着资本市场的不断完善,市值配售制度的功能正在不断弱化。比如新股发行市场化的发展,尤其自2004年以来实施和完善询价制度,新股发行定价趋于合理,部分股票甚至在上市首日跌破发行价,因此未来一、二级市场之间继续存在非理性差价的现象将会减少,市值配售制度将难以保证投资者的新股溢价收益。 另一方面,在市值配售制度下,申购成本低并不意味着二级市场投资者就能享受到制度利益。由于同样具备资格的竞争者数量急剧扩大,新股中签难成为困扰广大中小投资者最现实的问题。据不完全统计,自2002年5月第一只实行新股配售的精伦电子开始,新股中签率持续显著下滑到万分之几。未来,随着大量公司完成股改,流通股市值大幅扩大,市值配售下的新股中签率将会大幅下降,这显然不符合实施该制度的初衷。 更为关键的是,在实施市值配售的四年时间里,由于该制度无法对场外潜在投资资金形成吸引力,甚至无法有效阻止场内资金撤离,未能起到稳定市场的作用,导致股市逐波下行。资金是股市的“血液”,股市失血过多,势必要重构“造血”机制,为股票市场引入源头活水。 此次沪深证券交易所决定恢复实施资金申购制度,正是考虑到市值配售制度已基本完成历史使命,继续维持这一制度,对于恢复资本市场融资功能不利,对于正在进行的市场各项制度改革不利。因此,与时俱进地恢复资金申购,既是发行制度改革配套措施之一,也是资本市场发展的内在要求。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