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年报关注四大热点问题 房贷增幅持续回落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5月20日 05:48 中国证券报 | |||||||||
本报记者 郭凤琳 最新出炉的中国人民银行2005年年报,对宏观形势、货币政策、金融稳定、房地产金融等多个热点问题进行了阐述。年报提出,固定资产投资增幅依然偏高,投资反弹压力较大;通过政策引导和“窗口指导”,促进金融机构加强信贷总量控制;推动《存款保险条例》尽快出台。
物价走势不确定性增大 年报认为,当前我国经济运行存在三方面的问题:投资反弹可能性依然存在,消费需求相对不足;物价走势不确定性增大;结构调整中会产生银行不良贷款可能性增大等新问题。 年报称,2006年是“十一五”规划实施的第一年,会有一批重大基础项目开工,投资反弹压力依然较大。与投资相比,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明显不足。大量资金投放于资本密集型产业和产品,对带动就业帮助不大,而能提供大量就业机会的中小企业在发展中面临诸多问题。 对于物价走势,年报认为,由于资源价格调整的压力和产能过剩并存,物价面临上行和下行的双向压力,物价走势不确定性增大。从2006年开始,我国将推进水、电、石油天然气和土地等资源型产品的价格改革,随着各项价格改革措施出台,其余资源产品价格也将逐渐提高,这将带动生产成本的提高和整体物价的上升;但另一方面,钢铁、电解铝等行业产能过剩问题突出,并由此产生价格下降的压力。 年报称,为维护国际收支平衡和应对产能过剩矛盾,需要加大结构调整的力度,但在此过程中可能会加大银行贷款成为不良资产的可能性,潜在的金融风险加大。 发挥“窗口指导”和信贷政策引导作用 年报在展望2006年货币政策时提出,通过政策引导和“窗口指导”,促进金融机构加强信贷总量控制,合理把握信贷投放节奏,合理控制基建等中长期贷款;改善对居民和企业的金融服务,扩大对中小企业、个人消费及农村农业等薄弱环节的信贷投入,进一步优化贷款结构;扩展消费信贷服务,改进住房金融服务和风险管理,支持合理住房消费;促进贴现贷款业务的规范发展,更好地发挥票据贴现业务在缓解中小企业贷款难、增加流动资金投放中的积极作用。 此外,还将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完善利率形成机制;加强再贴现、公开市场操作和存款准备金等政策工具的协调配合。在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方面,增强人民币汇率的浮动弹性,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推动《存款保险条例》尽快出台 2005年央行在维护金融稳定方面的诸多举措令人瞩目。年报披露,2005年共对12家高风险券商和16家高风险金融机构进行处置。此外,央行还在全国范围内对金融控股公司进行摸底调查,探索建立金融控股公司风险监测和评估体系。 对2006年的金融稳定工作,年报提出,要建立和完善金融风险监测和评估指标体系,密切关注银行、证券、保险、金融控股公司和交叉性金融工具发展状况,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继续做好证券公司综合治理工作,推动证券托管结算制度和客户证券交易结算资金第三方存管制度建设;加快存款保险制度建设,推动《存款保险条例》尽快出台;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建立完善金融监管协调机制;加强金融稳定再贷款管理,探索再贷款清算分配资产市场化处置模式;稳步推进金融业综合经营试点。 房地产贷款增幅持续回落 房地产问题目前已经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在央行年报中,对2005年的房地产金融进行了披露。从中可以看出,房地产开发商贷款特别是商业用房开发贷款增长迅速,个人住房贷款增速持续下降,受其影响,商业性房地产贷款增幅连续6个月下降。 具体来看,2005年12月末,商业性房地产贷款余额为2.77万亿元,增长16.4%,同比下降12.59个百分点。其中,房地产开发商贷款余额9141亿元,增长17.03%,保持自7月以来的稳步上升趋势。个人住房贷款增速持续下滑,连续5个月低于住房公积金贷款增长速度。12月末,个人住房贷款余额1.84万亿元,增长15.75%,继续保持自2004年4月以来的下滑态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