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证券 > 正文
 

国际股市与格林斯潘印记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5月19日 12:55 《环球财经》杂志

  黄含晖/文

  当今国际股市最大的特点就是没有了格林斯潘,这也是任何人都不容忽视的一个历史性的变化。

  “继世而理者,上果贤乎,下果不肖乎?”这是中国唐朝的大文人柳宗元在其著名
的《封建论》中发出的大声责问。当前国际经济及股市的涨跌尽管与格林斯潘继任者的肖与不肖、贤与不贤早已毫不相干,不过,对GDP增长、通货膨胀、非农就业和消费物价等数据进行解读,往往得出的是对美国的利率政策不同的推测,这又让华尔街乃至整个国际股市不能不常常的想起了那个不在其位的格林斯潘。

  一般说来,没有了格林斯潘的国际股市,如果不是“老大多了会翻船”,那么,“众人拾柴火焰高”应该是最为适合以和平发展为主基调的国际经济潮流的选择。毕竟,华尔街和国际股市并不是离开了格林斯潘就不过日子了。

  尽管美国股市三大指数表现不俗,但全球主要股指更是花枝招展,这显然已经不是一个俗不可耐的“联动性”所说明得了的了。各国股市恢复晴雨表功能,不需要再像以往的格林斯潘时代那样亦步亦趋地跟随着华尔街齐涨共跌。随着经济的恢复性增长,东京股市今年以来持续大涨,亚洲股市更是创出16年来的新高。欧元区3月份的经济敏感指数和商业景气指数再创多年来的新高,欧洲大陆各主要股指也开始渐入佳境。

  资本利益的个性张扬,也为根据发展的需要重新进行资本市场的合理布局提供了更多的机会。最近交易所并购大潮的此起彼伏,似乎就是一个标志。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就是伦敦证交所的并购之争。纳斯达克在众目睽睽之下抢先一步成为伦交所大股东,引起了诸多有意分享伦交所得天独厚之全球业务的证券交易所的眼红。

  与此同时,市值居世界第二的东京证交所正在亚洲各地积极活动,吸引公司到东京上市,意欲成为亚洲最主要的股市。此举一不小心触动了近在咫尺的香港交易所的敏感神经。尽管中国内地股市还在埋头股改,但杞人忧天的港人却一厢情愿地讨论起沪深港三所联手融通的前景来。无论这一动议是不是子虚乌有,未来的国际股市将出现与格林斯潘时代截然不同的全新格局,则是确定无疑的了。

  但是,对于原来只需要根据格林斯潘对利率升降的决定去预测股市的涨跌的美国的证券分析师来说,一旦离开了格林斯潘,他们就不免显得无所措手足起来。这也是不奇怪的。

  虽然现在决定股市涨跌的据说已经出现了一种新的规律,一家美国著名调查公司——内德戴维斯,在分析了道?琼斯指数的涨落之后发现,美国总统日子越难过,股市表现就越抢眼。

  这个规律在布什总统任期内表现得尤为明显。2001年他支持率最高的时候,美国股市很快在2002年下挫。而当布什的支持率下跌时,美国股市开始全面反弹。最近,他的支持率降到任内最低点,美国股市却牛气冲天:标准普尔500和纳斯达克两项指数都升到了五年来的最高点。不过,这种似是而非的规律不用说讽刺的意味大大地高于技术上的实际意义。

  让没有了格林斯潘的国际股市无法忘记格林斯潘的是,格林斯潘的利率杠杆似乎还在起作用,并且还不能不继续地发挥其不可或缺的调节作用。3年前,如果不是美国、日本等纷纷采取低利率货币政策,也就不会有2003年开始的全球经济的U型反转。到了2005年,甚至连通缩了近10年的日本经济也出现了快速的上升势头。

  不过,在中国、印度等对

能源和基础原材料的需求量迅速上升,世界整体消费水平呈现结构性的增长态势的同时,国际市场的油价持续飞涨却着实令人悬心。受美国可能将对伊朗核设施动武的报道影响,市场愈发担心石油的供应前景。而国际
原油期货
价格大幅飙升和基础原材料价格的上涨不能不给下游企业的经营带来极大的冲击,成本的上升不能不导致实体经济盈利水平下降,最终将不能不引起股市估值水平的回落。

  通货膨胀卷土重来的种种迹象表明新的加息周期即将到来。美联储为了抑制可能出现的通货膨胀已经连续15次上调美元利率,虽然有消息说加息政策已近尾声,但仍有继续加息的意向。日本市场也已经开始对日本货币政策的转向产生明确预期,欧洲市场则预计欧洲央行将于6月份第三次上调利率。

  也就是说,一把深深地烙上了格林斯潘标记的达摩克利斯之剑随时可能落到伸长了头颈的华尔街头上。与此同时,任何与美元

汇率呼吸与共的国际股市也将不能幸免。

  以4月中旬的全球股市突然暴跌为标志,国际股市进入调整的警报已经拉响。问题并不在于形式而在于实质,在于整个经济形势是否顶得住通胀压力的冲击。就美国而言,正如美联储官员所暗示:“目前美国经济正处于一个非常有趣的十字路口,美国的货币政策也正处于转型期。”如果历史不会第二次趟过同一条河流,那么,仰望着格林斯潘背影的国际股市应该也不会简单地重新回到那已经成为过去的格林斯潘时代。

  从大的趋势来看,调整的周期也许不会太长,未必意味着三年牛市的见顶回落,但不利因素的增多依然不容等闲视之。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