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证券 > 正文
 

资金面充裕状况中期难以改变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5月17日 01:08 中国证券报

  民生银行 赵彬

  日前,央行上调了金融机构贷款基准利率,但加息幅度不大,向市场传达了货币政策紧缩的信号,因此,市场预期短期内央行不会采取调控措施,现券市场有所反弹。但是,近期金融统计数据显示经济仍有过热迹象,信贷仍然高速增长,市场仍然认为央行有可能继续采取措施。但笔者认为,从中国银行间市场流动性过剩制度性成因来看,资金面宽松局面
中期难以改变,建议市场积极关注国债以及中短期债券。

  支持这一判断的主要原因是:首先,目前我国宏观经济持续向好,GDP保持较高比例增长。一般说来,随着GPD增长,经济所需货币数量也要随之而增加,需要一定的基础货币投放来支撑,因此,货币增长尤其是M2的增长会保持在一定的较高比例。其次,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经济金融制度的改革和完善,金融深化程度不断提高,货币周转速度也要随之而提高,货币乘数变大,

商业银行货币创造能力得到加强。再次,中国对外贸易盈余中期内难以发生实质性变化,中国对外将继续保持双盈余。虽然,央行采取了多项“藏汇于民”的措施,扩大和放宽了居民和企业购汇持汇金额和限制,但是,目前的结售汇制度使得外汇占款所导致的货币投放增加趋势不会发生实质性变化。

  另外,

人民币升值预期仍然在吸引着全世界资金流入,其中房地产市场的持续繁荣以及资本市场的复苏也在增加国际热钱的流入速度,由此产生的货币投放也不容忽视。可以说,只要上述因素的影响不消除,短期内银行间市场资金面状况可能会受到央行调控措施以及市场预期等因素的影响,但是市场资金面在中期内较为充裕的状况难以发生根本性改变。

  长期来看,银行间市场宽松的资金面存在不确定因素,主要是:首先,持续长期的GDP高增长,宏观经济本身有内在调整需求;其次,目前经济有过热迹象,固定资产投资和信贷增长远超预期,由于公共产品和资源价格的上涨成为趋势,未来通货膨胀压力在增大,政府也不会坐视经济过热而不管;第三,随着我国强制结售汇制度的改革和

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的不断推进,人民币升值预期及汇率套利机会也会消弱直至消失,银行间市场资金充裕的外汇占款因素会逐渐消失。目前资本市场特别是股市的持续复苏也在对债市资金形成分流。

  尽管这些影响银行间市场流动性的制度性及微观因素仍然会在一定时间内存在,但笔者认为市场中期资金面仍会较为宽松。国债因其免税优势,将来很长一段时间内都会是商业银行、保险公司等机构债券资产配置的重点,这一点在近期的国债发行中已有所反映。因此建议投资者可逢低加大国债介入力度。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爱问(iAsk.com)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