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新育:铁矿石价格谈判应善用中国因素非滥用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5月17日 00:00 中国证券网-上海证券报 | |||||||||||
□本报记者 徐虞利 昨日,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研究员梅新育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在国际初级产品市场牛市中,“中国因素”显而易见,供应商们都需要善用而非滥用“中国因素”。
梅新育认为,铁矿石谈判之所以出现这样罕见的僵局,与国际铁矿石供应商们误读“中国因素”有很大关系。 国际铁矿石巨头们经常强调的是近年来中国钢铁工业产量和铁矿石进口量的飞速增长,但问题是其后存在一定程度的泡沫成分。今年一季度,中国铁矿砂及精矿进口量大幅度增长,就主要是进口企业的非理性和投机心态所致,并不反映中国国内钢铁行业的真实需求,以至于4月末国内铁矿石库存高达6000万吨。 “对‘中国因素’的误判,本质上也不利于铁矿石供应商的可持续发展。如果铁矿石供应商们只注重追求短期利益最大化,坚持高价位,换来的很可能是长期的调整痛苦。”梅新育说。他强调,一方面,众多中小钢铁企业不可能与铁矿石供应商达成长期供货协议,主要铁矿石供应商也就难以合理扩充产能,谋求企业的长远发展。另一方面,中国钢铁产业的结构重组是一个必然的过程。这样一个进程有可能是“软着陆”,也可能是“硬着陆”,激烈的市场竞争和过高的铁矿石价格都有可能导致“硬着陆”,从而造成市场需求大起大落,最终伤及铁矿石供应商自身。 梅新育指出,铁矿石供应商理应放弃短视的作法,制定出合理价格,创造钢铁企业和铁矿石进口商双赢的条件。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