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根大通称下半年将有更多中资股增发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5月16日 05:48 中国证券报 | |||||||||
本报记者 陈晓刚 北京报道 “上半年只是我们今年预期要完成工作量的三分之一,我大概算了一下,有可能我们今年一年的中国股票发行量比我们以前所有发行量的总和还要多。” 今年年初至今,摩根大通首次在中国股票(包括香港)交易的帐薄管理人排名榜中登上
他进一步预测说,2006年是15年来资本市场相当强劲的一年,对中国整体的投资环境来说更可能是创纪录的一年。中国企业的新证券的发行在今年也有望在2005年的高规模基础上继续增长,虽然IPO仍将继续主导中国股本市场,但今年将有更多的股票增发。“已上市的中国公司将进一步实施民营化,将来会更多以增发等形式实施。” 数据也显示,在去年全年中资企业267亿美元规模的海外融资中,IPO规模为214.84亿美元、增发规模为49.44亿美元:而今年以来,增发规模已经达到了40.64亿美元,高于IPO22.54亿美元的规模。 海外投资者反应热烈 今年4月以来,中海油、中国铝业、超大农业三家中资企业分别进行了19.83亿、6.02亿、2.45亿美元的配售发行,摩根大通作为财务顾问都介入其中。据其投资银行中国部董事总经理方方介绍,现在海外投资者对中国资产的渴求程度堪称1993年以来最热烈的时期之一,如“中国铝业是中午停牌的,下午开始发售,到晚上7、8点钟在发行区间上限就有超额数倍的认购;还有很多订单进来更是没有价格区间的”。 方方认为,海外投资者之所以反应热烈,并不是偶然的情况,而是由供给与需求双重因素决定的。供给上——中资企业如今在时机把握上比较精准,发股企业近期的股价均走得非常之好,并接连创下新高;需求上——海外投资者现在手中的钱非常之多,而中国概念又是市场热点,所以只要有高质量的中国大企业出来发股,他们都会积极介入。“单子都是上千万美元的规模,买家都是业界可以数得出来的全球前十大基金公司。”方方透露:市场上目前形成了良性的“正循环效应”,象中海油配股后股价仍持续上涨,投资者能从中获利无疑会对中资企业更有信心,因此下一单可能更加希望介入。 三大题材受追捧 当记者询问海外投资者对哪些行业更感兴趣时,方方强调,从与海外投资者的接触来看,三个大的题材——资源类、消费类、金融类企业都是他们追捧的对象。摩根大通提供的数据也显示,今年中国石油天然气、矿冶、消费品保健行业从海外投资者处募集的资金占总额的比重分别为28.74%、14.4%和10.29%。 目前,A股市场的再融资即将开闸,市场有观点担心这将对香港市场的中资企业再融资构成影响,对此方方认为还很难说,目前还没有看出来有太大影响。由于目前很多中资企业又发行了A股,还有H股的存在,而且QFII、QDII之间的正相关系数也越来越高。他认为这对H股来说,没有害处,只有好处。 而在QDII逐渐成型后,方方更预测说,内地资金在参与今后中资企业的再融资过程中,将会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尽管他们现在还没有形成气候,但在今后肯定是不能忽略的力量。他们对中资企业比较了解,对这些企业投资风险的判断也比一般国际投资者要透彻一些。” “现在市场的气氛很好,所以对一些高质量的企业来说,选择从市场上筹集资金的时机非常重要。”方方最后的总结颇有几分“戏谑”的色彩:“我对这些发行企业的建议是——钱永远不会天天都在那里等着你,所以在市场好的时候应该抓住时机。资本市场往往是‘锦上添花’比较好做,‘雪中送炭’比较难做。因此千万不要到下雪的时候再去找,那时侯估计炭也就找不到了。”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