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证券 > 正文
 

千六之上酝酿四大变局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5月13日 00:00 中国证券网-上海证券报

千六之上酝酿四大变局

  本周市场运行无疑将载入中国证券市场发展的史册。其一,沪深两市周共成交2962亿元,为A股市场有史以来周成交第二天量。其中,上海市场周成交1885亿元,创下有史以来最高周成交。其二,沪综指重新回到1600点之上,创2004年4月28日以来24个月的新高。其三,投资者情绪空前高涨。其四,截至本周,沪综指从底部998点启动以来,累计涨幅超过60%。

  “千六以下安心持股”是今年3月份以来我们主要的投资建议。那么,当市场已经站到1600点之上时,当前市场又该如何分析?笔者认为,进入1600点之后,价值不再对价格形成支撑,市场资金面面临微妙的变化,大机构投资将由进取向保盈转变。

  多重力量推动股指上行

  推动本周市场上行的力量来自多个方面:首先,中石化股改预期导致市场龙头大幅走高,成为股指上行的最大推动力量。中石化本周上涨了16%,直接带动沪综指上涨38.4点,为本周沪综指累计涨幅162.6点的23.62%。

  其次,资金大量涌入市场,加上部分股票庄家的推动,形成市场上个股大面积涨停的景象。周一两市有90只非ST个股涨停;周二有96只;到周五,市场有142只非ST股票涨停,也就是说两市有一成股票出现涨停。其三,从热点的情况来看,以G鲁黄金(资讯 行情 论坛)为代表的有色资源类股票、以G中信(资讯 行情 论坛)为代表的定向增发股票和以东阿阿胶(资讯 行情 论坛)为代表的未股改股票的抢权是周内最热的三类股票。其四,庄家行为再现市场。任何庄家都不会忽视一个热闹的市场,本周部分老庄借机推高股价进而出货的迹象相当明显。

  市场或将进入新阶段

  笔者认为,攻占1600点之后,A股市场运行将进入新的阶段。价值不再对价格形成支撑;市场资金面面临微妙的变化;政策扶持可能由推动向维持转变;大机构投资由进取向保盈转变。所以,我们坚持此前判断,1630点附近可能成为A股未来运行的均衡区域,而且股价结构调整将不可避免。

  首先,股价上扬令价值对价格的支撑力减弱,价值回归行情已经完成。正如股神巴菲特所指出的那样,大部分市场趋势起初由基本因素推动,最终则由炒卖因素主宰。我们说千六以前对沪综指而言是价值回归,千六以后看投资者情绪,说的也是这个道理。站在整个市场的角度来看,2006年的沪综指1600点基本上已经完成了股票的价值回归行情。

  从成交金额的角度来看,当前市场正在运行第四个成交高潮。基于5%的换手率标准,笔者预测,两市单日累计1000亿元可能会是本轮行情成交金额的极限,该成交量对应的股指区域大体上也会是中期高点。本周四市场单日成交已经达到705亿元,成交量距离1000亿元已经很近,所以我们认为,市场的高点正在逼近。

  其次,市场资金面面临微妙的变化。本轮行情的资金成分中,上市公司本身注入的超过650亿元的资金是主要力量,其中包括股改过程中上市公司现金支付对价和维持股价的150亿元,中石化、中石油私有化过程中注入市场的200亿元,上市公司投资股市的新增资金在300亿元左右甚至更高。今年第一季度的票据融资余额为19407.65亿元,比年初增加3088.49亿元,票据融资已经占了新增贷款的1/4。有分析指出,相当多的资金通过这一渠道进入了股市。有关部门近期有可能对票据融资进行定点治理,从而收紧银行流动性。这将改变目前市场的流动性局面。

  第三,政策扶持方式可能会发生微妙变化。大盘站上1600点以后,管理层很有可能重估当前市场局势,进而将股市战略由推动向维持转化。一方面可能加快发行的步伐,以检验市场的承受力度。所以,未来发行节奏加快,投资者不应该感到惊讶;另一方面,1600点以上神秘资金的历史使命基本完成,其职责将由此前的推动市场上行向维持市场平稳过渡,未来市场将更多地由自身的力量来维持价值与价格的均衡。

  最后,机构策略也将发生变化。老庄谋求在市场高潮中散筹,基金等机构投资者通过换筹来锁定盈利。当然,也会有一些机构投资者在新的环境下陷入牛市的窘境中。

  综合来看,我们认为,进入1600点之后,A股市场将进入一个新的阶段。连续拔高、不断逼空的行情将进入尾声,围绕1630点区域进行宽幅震荡整理可能成为未来市场运行的主旋律,而股价结构调整所带来的风险是期间投资者应当着重关注的要点。

  (中证投资 徐辉)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