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证券 > 正文
 

牛市汹涌而来上涨动力何在 资金推动背后藏隐忧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5月11日 14:57 21世纪经济报道

牛市汹涌而来上涨动力何在资金推动背后藏隐忧

  本报记者 刘诗颖 上海报道

  5月9日晚11点,私营企业主老陈坐在家中的电脑前,一边打着电话和记者交谈,一边不停地查看股票K线图。自股市2005年底反弹以来,对股票进行复盘演习就成了老陈每晚的功课。

  五一长假过后,股市一路飙升,千五关口迅速冲破,至5月10日晚,上证指数收盘1545点,两市成交量接近600亿元。此时,寻找股市上涨的内在动力成为各家研究机构的必要课题。

  “市场的向好首先是投资者的信心增强。”易方达基金策略成长经理肖坚表示,市场的资金面极其宽裕则成为向上的助推器。

  中信基金研究人士指出,近年来热钱不断涌入,货币政策宽松,国内资金极其充裕,如果这些资金没有合理的去处,固定资产投资过热将进一步加剧。“股市和房市当然是流动资金最好的去处,在未来的两年,极有可能股市和房市都出现牛市行情,这也是新兴国家在本币升值的情况下走过的一条路。”

  瑞士信贷(香港)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中国区主席张利平对此种“牛市必然论”也颇为赞同,不过,他认为,一些资产质地优良,有持续盈利能力的公司理应享有更高的溢价,“高溢价不能算是泡沫,没有业绩支撑才是泡沫”。

  资金冲动

  老陈向记者介绍说,去年行情起来以后,他拿出了这几年生意场赚的百万元资金进场,“我身边的朋友也有很多都在做股票,大家经常聚在一起交流各路的消息。”

  老陈和他的朋友们并不孤独。统计数据表明,截至3月底,沪深两市A股、B股及基金的个人和机构投资者开户数达到了7382.86万户,比上月底增加21万户。

  “与新增开户相比,老客户追加投资的力度更大。”据某大型券商营业部客户经理介绍,最近前来营业部追加投资的客户络绎不绝,办公室上的电话从来没有断过,光是散户,每天就有200万-300万的追加金额。

  而大客户进场的步伐更加迅速。国元证券投资研究中心副总经理程坚告诉记者,早在3、4月份,该研究部门就接待了很多大资金量的客户,他们强烈希望能获得投资策略方面的帮助。

  “人气是目前股市最大的助推器。”程坚说,市场的资金面原本非常充裕,再加上股市出现了赚钱效应,投资者的信心也随着升温,这也是市场在五一过后能够成功冲破千五的重要原因。

  虽然五一期间有关新老划断、再融资、QDII赴海外投资的消息接踵而来,不过,出乎市场人士意料的是,在5月开盘后的两天里股指依然一路飙升。

  牛市必然论

  股市是国家经济的晴雨表。与目前二级市场的火爆恰恰相反,上市公司的业绩反而有回落的态势。

  根据天相系统的数据统计,上市公司2005年的整体业绩并不理想,净利润总额出现了近5年来的首次下滑,同时,2006年一季度上市公司整体盈利增长也呈下滑趋势。

  不过,这些状况似乎仍然不能挡住投资者的热情。瑞士信贷(香港)张利平告诉记者,瑞信目前的QFII额度已经全部用完,如今正在申请更多的额度。

  程坚认为,虽然目前A股上市公司的增长效率不高,但整体存在着重新估值的概念,这也是国内外投资者追捧A股资产的重要原因。

  重新估值包括两方面,一是中国经济在增长,以人民币估值的资产都面临着升值的状况,说是中国股市被低估,也就是说以人民币计价的资产被低估;二是由于A股市场多年的熊市,不少优质资产本身也存在着低市盈率、低市净率的情况。

  这种观点与许多大行的观点不谋而合。高盛中国区首席经济学家曾对外界表示,能让中国股市重新估值的就是汇率。在人民币升值的预期下,QFII加快吸筹,仓位越来越重。

  同时,大量人民币资产进入二级市场也可起到减缓固定资产投资的作用。2006年4月26日,国家发改委研究所所长罗云毅在上海参加会议时指出,2005年末我国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速已经达到了50%,超过GDP增长的3倍多,经济过热不可避免。

  中信基金人士认为,针对目前我国存在的固定资产投资过大,经济过热的状况,如果没有一定的资金流出,会倒逼央行使用更加严厉的紧缩手段,比如提高存贷款利率等,但这无疑会使原本就不堪重负的人民币升值问题更加雪上加霜。

  这样一来,部分资金分流到股市上面,并且给股市以较高的溢价就成为最行之有效的一种解决办法。在日本、韩国等新兴市场经历经济持续增长并且面临本币升值的压力时,也形成了一个波澜壮观的牛市行情,我国未来两年极有可能会出现股市和房市的“双牛市”。

  隐忧

  不过,这种资金助推的牛市行情引起了一些市场人士的担忧。

  中金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哈继铭认为,这种重估不是基于基本面的重估,而是一种危险的重估,应该要防止资产价格的危险重估。

  他说,许多国家在发生金融危机之前,资产价格都被大大重估了一把,日本当时的楼价股价都涨翻了天,最后又被再一次往下大大重估。现在来看,国内资产的向上重估正在进行中,可能还要持续一段时间。他强调的是:如果这种重估不受基本面支持,将来必然会遭遇向下再重估。

  瑞信张利平认为,是否存在泡沫应该具体到每只股票上,如果是业绩持续增长,质地良好的公司,在这种资金充裕的环境中,理应享有更高的溢价,这不能视为泡沫,反之,一些没有实质业绩支撑的上市公司,如果股价也一飞冲天,就要远离为妙。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