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建投:应视调控为长期利好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5月10日 05:45 中国证券报 | |||||||||
中信建投研究所首席策略师 吴春龙 在一季度经济数据公布后,宏观调控再次成为受市场关注的一个焦点问题。由于2006年的宏观调控力度会明显小于往年,不会在总需求上大动干戈,调控政策不会对股市运行造成实质性影响。相反,保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则构成了市场长期利好。
统计数据显示,当前经济的确出现过热苗头。一季度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高达27.7%,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超过29%,信贷增加额1.26万亿元。这几个主要经济数据均大大超过全年目标,显示出经济增长明显反弹和宏观调控的有效性持续下降。因此,当前继续加强宏观调控有其必要性。 从行业层面看,产能过剩已成为现实。发改委反复强调的过剩行业自然不用赘述,但存在过剩现象的行业又何止11个?在投资增速连续多年高速增长的背景下,实际有更多行业存在着潜在产能过剩问题。如房地产业有大量的商品房空置,又有大量的商品房将在今明两年竣工,商品房供应早已超过市场有效、真实需求。控制过剩产能实在是不得不做的事。至于发改委日前公布的水泥、焦化和铁合金等行业的结构调整目标,实在算不上新的调控政策,不过是对原有调控政策的落实而已。 既然当前加强宏观调控有其必要性和现实性,那么,我们就没有必要怀疑宏观调控本身了。2004年以来的宏观调控事实上一直在进行中,没有人正式宣布过宏观调控已经达到了预期目标。不过,2004年以来的宏观调控风格一直是比较温和的,没有对整体投资增速产生明显影响。可以预见,如果2006年出台一些调控政策,调控的风格不会有大的变化,不会在短时间内对整体经济产生重大影响。 并且,调控仍将以控制产能为主,不会在总需求上大动干戈。国内外的实践证明,持续、多次提高存贷款利率是收缩总需求的有效方式。从我国目前实际看,提高存款利率的可能性较小,但提高贷款利率的可能性较大,并且有持续提高或分行业实施差别贷款利率的可能性。 产能控制方面,预期最近主要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产能过剩行业结构调整的通知》,对钢铁、电解铝、电石、铁合金、焦炭、汽车、水泥、煤炭、电力、纺织等行业进行有效的产能控制和结构调整。产能控制有利于改善相应行业供需平衡,利于行业的长远发展,特别有利于行业中优势企业的加快发展。因此,对于多数行业,2006年的调控对其是有正面意义的。但对房地产行业的调控除外,因为对房地产行业的调控主要目标不在于产能而在于商品房价格。如果商品房价格出现下降,对行业肯定有负面影响。 我们认为,当前进行的宏观调控,其对股票市场的影响会明显小于2004年。2004年的宏观调控对股票市场造成了重大冲击,上证指数从1783点直落到998点,投资品行业所受冲击更大。其之所以对股票市场造成了这么大的负面影响,原因主要有三:一是宏观调控的声势大,在投资者心理上产生了巨大震慑作用;二是投资者对管理层调控的目标没有明确预期,面对宏观调控,投资者首先想到的是1993年的宏观调控对股市的影响;三是投资者对宏观调控中控制产能的正面作用没有足够认识,放大了产能过剩的负面影响。 简单地说,由于宏观调控的目标是保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在深刻理解了宏观调控对经济发展的正面意义后,预计股票市场对于2006年的宏观调控会有较强承受能力,调控也不会对股票市场造成实质性影响,不会改变股票市场的运行趋势。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