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证券 > 正文
 

顾雏军放手科龙的背后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5月09日 12:35 《法人》

  顾雏军终于在股权转让协议上签字了,但关于他签字背后的种种玄机,仍然没有得到解答

  文/本刊记者 柯浪

  不知道顾雏军手握签字笔时是怎样的心情。

  4月19日,顾雏军代理律师李贵芳透露,作为科龙电器大股东,顾雏军本人已在海信收购科龙电器26.43%股权转让协议书上签字,最终收购价格为6.8亿元。目前,记者尚未看到科龙方面对此发出的公告。

  顾雏军曾经表示:“科龙是我手中最好的企业,最有灵魂的资产。没有科龙,整个格林柯尔对我就没有意义,就意味着我多年的理想彻底破灭……”

  理想终于还是无情的破灭了,但关于顾雏军放手科龙背后的悬念,却并未完全解开。

  6.8亿如何确定?

  实际上,早在7个月前,双方就已经达成了收购协议。2005年9月14日,科龙电器(000921)发布公告,海信集团控股子公司海信空调拟以9亿元人民币收购格林柯尔所持26221.2194万股科龙股份。

  据海信与格林柯尔的股权转让协议,海信将支付5亿—9亿元,但具体金额将根据双方共同聘请的审计师对科龙2005年8月31日审计后的净资产数额进行调整。

  2006年1月公布的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对科龙的调查报告称,以顾雏军为代表的格林柯尔系共挪用科龙上市公司资金5.92亿元。而据海信和格林柯尔联合聘请的上海立信长江会计师事务所对科龙的审计结果显示,科龙2005年末的真实净资产将不会高于4亿元。

  审计结果出来后,顾雏军和海信很可能在转让价格上进行了一场新的博弈。

  据知情人士向《法人》透露,顾一直坚持9亿元的价格,而海信方面只肯出5亿。同时,顾雏军对于单独出售科龙股份还心存顾虑。收购谈判期间,顾雏军的委托人曾坚持要求将格林柯尔旗下企业一并打包处理。顾氏的担心在于,单独处分科龙资产将令其吃亏。

  “不仅如此,顾雏军甚至希望将科龙电器的资产转让与对他的量刑一并考虑。”这位知情人士说。

  最终达成的6.8亿的价格应该是双方妥协的一个结果,但这个妥协背后除了交易金额之外,是否确有别的因素存在,现在还不得而知。

  近日,海信电器董事长于淑珉携公司高管人员、海信电器项目组成员等,参加了一个股改网上交流会,其间透露,6.8亿元的收购价格是正确的。

  对于顾雏军来说,当时收购科龙花费为3.58亿元,此次转让似乎仍不失为一笔好买卖,但分析人士指出,不过,分析人士指出,顾雏军就此套现的可能性不大,那些钱很可能被用来填补他控股科龙期间给企业留下的巨大窟窿。

  据中国证监会的调查,顾雏军挪用科龙资金达5.92亿元,这笔钱能否归还将直接影响今后科龙的现金流和资产状况。据广东省负责调查顾雏军一案的律师介绍,顾雏军和格林柯尔系如今几乎所有的资产都被债权人查封,而且债务高达13亿元以上,即使科龙的股权卖出9亿元,挪用科龙而致的巨大窟窿最终仍可能难以弥补。

  海信的算盘

  就在3月份,海信内部还曾传出放弃收购科龙的声音。现在看来,这更像是收购战中普遍采用的欲擒故纵的手段。

  实际上,海信早已在科龙的布局从去年以来就从未停止过。今年春节刚过,海信电器旗下的销售公司按照黑白电一分为二,

冰箱、空调、小家电、通讯四大产品组建一个白电销售公司,彩电业务则单独成立销售公司,海信在各地的营销分公司也相继完成拆分。

  海信董事长于淑珉的话泄露了海信的心思:如果海信顺利收购科龙,为避免同业竞争,海信电器的冰箱业务将会剥离出来,整合到科龙电器中,海信电器注重发展黑电业务。

  据海信内部人员介绍,海信收购时采用派出经营团队提前介入经营、提供周转资金迅速启动生产、以代销模式保证生产启动资金安全等方式,介入科龙的业务。

  有分析认为,正是上述三项保证了科龙公司在长达八个多月的收购过程中没有崩溃,还恢复到历史最好水平,科龙股东利益得到较好保护,也实现了政府所要求的两个稳定。正因为如此,海信的收购得到了国务院、证监会、广东省政府以及全国工商联的支持,保证了收购顺利进行。并实现了政府所要求的“两个稳定”。

  就在双方谈判还在紧锣密鼓地进行时,海信已经兵不血刃地控制了科龙的销售,同时也在实际效果上挽救科龙于危难之际,这些做法无疑大大加强了海信谈判的筹码。

  海信在海信正式入主科龙之后,双方不再是简单的“代销”关系。如何将科龙的优势发挥出来是海信首先考虑的问题。由于科龙品牌的影响大,空调等产品在南方市场拥有非常高的忠诚度,因此恢复市场销售、迎战“黄金周”成为首先开展的工作。

  市场人士认为,收购完成后,海信在中国的布局已实现了南北均衡,这无疑将有利于这家国内家电巨头的进一步发展。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