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兑损失压制保险QDII热情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5月06日 11:17 财经时报 | |||||||||
三大海外上市的保险公司汇兑损失均在2005年大幅攀升。《财经时报》获悉,由于涉及汇率避险等问题,QDII对于保险公司的诱惑并无外界预计的那样巨大 □本报记者 崔帆 三家在海外上市的中资保险公司——中国平安(2318.HK)、中国人寿(2628.HK)和中国
这直接打击了各保险公司对于QDII(合格的境内机构投资者)的热情。 《财经时报》获悉,人民币进一步升值的预期,使得保险公司对日前央行发布的六项外汇管理新策反应谨慎,并没有如外界预计的热情高涨。 接受采访的几家保险公司高层均认为,尽管放行QDII能缓解保险资金投资渠道有限的困境,但保险公司亦将面临巨大的汇率风险,“与其面对不可预测的汇率风险造成损失,还不如继续以人民币资金投资债券、股票、基金”。 不过,中国保监会相关官员表示,随着保险资金试水QDII,保监会将切实做好对冲方面的制度安排,其中最为引人注意的是,保监会将取消对保险资金投资金融衍生品部分限制。 理性面对QDII 德意志银行日前发布的《中国QDII计划及海外投资展望报告》称,由于QDII启动,中国保险公司将受益于更为宽广的投资领域和潜在收益率的提高。 但据《财经时报》了解,保险公司对投资海外并不像外界传闻的那样热情。三家海外上市保险公司的高层均表示,一切等待保监会出台具体的实施细则后,他们再结合公司实际情况展开运作。 此外,保险公司还认为这项政策出台的时机令保险业很尴尬。 对中国保险业而言,保险资金境外投资仍是一个陌生的领域。在实际操作中,保险公司还将面对人才储备单薄、对境外投资环境、投资品种认知度欠缺等诸多问题。 汇兑损失的考量 在采访中,《财经时报》发现,汇兑风险是保险公司理性面对QDII的主要原因。在过去的2005年,三家海外上市的保险公司在汇兑方面已损失13亿元人民币。其中,尤以中国平安最为明显,其汇兑损失激增47倍。 在平安资产管理公司相关人士看来,从三家保险公司的汇兑损失金额来看,虽然与2004年相比有较大幅度的攀升,但仍在可以接受的范围内。 从2005年9月起,中国保险公司们被允许在境外进行投资试点。这一新政在给保险公司提供新投资渠道的同时,也对保险公司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境外投资时,保险公司必须面对不同国家汇率间相互变动造成的投资组合风险。 从三家上市公司的年报中不难看出,中国的保险公司并未对汇率风险做出充分的准备。 保监会表态 各家保险公司对于自身的汇兑损失都辩解称,汇兑损失的关键是保险公司缺乏适当的汇率风险对冲工具。因此,在它们看来,如果没有一个完善的对冲工具作为基础,大力发展QDII不太可能。 据《财经时报》了解,一直以来,由于政策的限制,中资的保险公司不能进行任何外汇衍生品的交易。这一规定无疑束缚了保险公司的手脚。2005年,国际保险资金在金融衍生产品方面的投资为18%,利用金融衍生产品作为对冲工具,至少可以规避60%-80%的风险。 保监会有关官员就此向《财经时报》表示,随着保险资金试水QDII,保监会将切实做好对冲方面的制度安排,并将取消对保险资金投资金融衍生品部分限制。 一种可能的方式是:保监会划定保险公司可以操作的外汇衍生品种类,在此范围内,保险公司可以自由选择外汇衍生品以规避自己的汇率风险。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